杨庭显

1107-1188 | 南宋学者 · 处士

杨庭显肖像
杨庭显(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杨庭显是中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处士,字时发,浙江慈溪人。他一生淡泊名利,隐居乡里,以收徒讲学为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庭显生于北宋末年(1107年),经历南宋初年的动荡。他早年即展现出对儒家经典的深厚造诣,但不愿入仕,选择以布衣之身传道授业。他长期在慈溪、鄞县一带讲学,吸引了众多求学者。

杨庭显的教育理念强调躬行实践与修身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和独立思考能力。他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爱戴,其门下英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其三子、后来成为“象山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杨简。

著名理学家陆九渊曾为杨庭显撰写墓志铭,称赞他“与物最恕,省过最严”,高度评价了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杨庭显不仅是家族的楷模,更是当时士人中的典范,其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学问流芳百世。

主要思想
  • 躬行实践,知行合一
  • 修身养性,注重道德品格
  • 淡泊名利,隐居治学
深远影响
  • 培养了杨简等一批理学人才
  • 其处士风范为后世景仰
  • 对南宋理学发展有间接推动作用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07年

出生于慈溪

生于北宋末年,浙江慈溪(今宁波慈溪市)人。家族世代书香,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对儒家经典表现出浓厚兴趣。

“生逢乱世,心系儒学,不求闻达,但求明道。”

南宋初期

隐居乡里,潜心治学

面对国家动荡,杨庭显选择不入仕途,专注于学问研究与个人修养。他深居简出,博览群书,为日后讲学奠定坚实基础。

中年时期

设馆授徒,收徒讲学

在慈溪、鄞县等地设馆授徒,传播儒家思想。他强调躬行实践与修身养性,培养了众多有识之士,其中三子杨简更是成为理学大家。

晚年

与陆九渊交游

与著名理学家陆九渊有所往来,陆九渊对其品格与学问深为敬佩,并为其撰写墓志铭,称赞其“与物最恕,省过最严”。

1188年

逝世

享年82岁,其学问与高洁品格为后世所景仰,成为南宋士人中的典范。

主要贡献

对南宋社会与思想的深远影响

儒学传承与教育

作为一位处士,杨庭显通过长期设馆讲学,身体力行地传承儒家经典与道德理念,为南宋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理学人才

其门下培养了众多学子,其中最杰出的当属其三子杨简。杨简后来成为陆九渊的弟子,并发展为“象山学派”的重要代表,杨庭显的教育功不可没。

高洁的士人典范

杨庭显淡泊名利,隐居治学,其“与物最恕,省过最严”的品格受到陆九渊的高度赞扬,成为当时及后世士人景仰的道德楷模。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友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杨论 曾祖 家族世代书香
杨演 父亲 家族长辈
杨筹 长子
杨简 三子 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弟子,象山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冯象先 女婿
王洽 女婿
舒钺 孙女婿
杨璧 曾孙

重要交友

  • 陆九渊: 南宋著名理学家,心学集大成者。曾为杨庭显撰写墓志铭,称赞其“与物最恕,省过最严”,对其品格与学问深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