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萧瑀(574-647),字时文,谥号贞褊,祖籍长乐郡(今陕西长安),是隋末唐初的著名政治家、宰相、书法家。
他出身显赫,为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后裔,隋炀帝萧岿之子。萧瑀一生历经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朝,以其耿直敢言、不畏权贵的品格而闻名。
在唐太宗时期,他多次担任宰相,参与贞观之治的各项重要决策,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在政治上卓有建树,在文学和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作品被后世推崇。
代表著作
- 《文集(萧瑀)》
主要荣誉
- 谥号:贞褊
- 赠司空
- 太子太保
- 追封宋国公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长乐郡(今陕西长安)
萧瑀出生于显赫的皇室家族,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的后裔,隋炀帝萧岿之子。
初入仕途,任右千牛
年少时便进入仕途,担任右千牛一职,开始其漫长的政治生涯。
任尚衣奉御、内史侍郎
在隋朝担任尚衣奉御、内史侍郎等职,逐渐崭露头角。
任河池郡太守
在隋末动荡时期,担任河池郡太守,治理一方。
唐朝建立,任内史令、雍州刺史
唐朝建立后,因其才干和声望,被唐高祖李渊重用,担任内史令(宰相之职)、雍州刺史等要职。
任尚书右仆射
担任尚书右仆射,成为唐初重要的朝廷大臣。
任尚书左仆射
转任尚书左仆射,继续在朝中发挥重要作用。
任太常卿
担任太常卿,负责礼乐祭祀等国家重要事务。
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并开始参议朝政
担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并正式以宰相身份参预朝政,成为唐太宗贞观之治的核心成员。
任特进、太常卿
获授特进,并再次担任太常卿,地位尊崇。
任河南道巡省大使
奉命巡视河南道,考察地方政务,体现了唐太宗对其的信任。
再次担任宰相
因其正直和经验,再次被唐太宗召回朝中,担任宰相。
任岐州刺史
外放担任岐州刺史,继续为地方治理贡献力量。
任太子太保,并再次担任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
被任命为太子太保,辅佐太子,并再次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身份担任宰相,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任商州刺史
再次外放,担任商州刺史。
逝世,享年74岁
萧瑀逝世,享年74岁。唐太宗对其评价甚高,追赠司空、金紫光禄大夫,谥号贞褊,追封宋国公,以表彰其一生功绩。
主要贡献
对唐朝政治的重大影响
忠直敢言的宰相
萧瑀多次担任宰相,以其耿直的性格和敢于直谏的勇气,深受唐太宗的器重。他虽屡遭贬谪,但又屡被启用,体现了唐太宗对他的信任和对直言的珍视。
参与贞观之治
作为贞观时期的重要宰相,萧瑀积极参与了唐太宗的各项改革和治理,为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文学与书法造诣
萧瑀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其文集流传后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成就。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友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身份 |
---|---|---|
萧岿 | 父亲 | 隋炀帝 |
萧琮 | 从兄 | |
萧氏 | 女儿 | |
萧锐 | 长子 | |
萧钺 | 三子 | |
萧锴 | 儿子 | |
萧建 | 孙子 | |
萧氏 | 孙女 |
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类型 | 备注 |
---|---|---|
李世民(唐太宗) | 君臣/友人 | 曾互赠诗文,亦为其上司 |
房玄龄 | 同僚/友人 | 曾赠诗文 |
李神通 | 同僚/友人 | 曾赠诗文 |
欧阳询 | 同僚/友人 | 曾收到萧瑀赠诗文 |
长孙无忌 | 同僚/友人 | 曾收到萧瑀赠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