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卫泾(1159-1226),字清叔,号后乐、西园居士,南宋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后徙居嘉兴(今浙江嘉兴)。他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官至宰执,谥号文穆或文节。
卫泾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自幼聪颖好学。淳熙十一年(1184年)登进士第,从此步入仕途。他以清正廉洁、敢于直谏著称,在朝中和地方都留下了良好的声誉。
卫泾的仕途经历丰富,曾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知州军州事、御史中丞等。嘉定年间,他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并被授予资政殿大学士,封国公,位列宰执。他尤其在诛杀权臣韩侂胄的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展现了其政治胆识。
卫泾为官期间,注重民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化人,有《后乐集》传世。宝庆二年(1226年),卫泾逝世,享年68岁,朝廷追赠谥号文穆(或文节),以表彰其功绩。
代表著作
- 《后乐集》
主要荣誉
- 谥号:文穆(或文节)
- 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
- 封爵:国公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南宋昆山
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籍贯昆山(今江苏昆山),后徙居嘉兴(今浙江嘉兴)。
登进士第
淳熙十一年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同年友包括高似孙、章梾、章良肱、林士衡、邵康、施累、陈棅、唐吉先、陈子冲、陈舜申、薛绂等。
初任地方要职
1191年授淮东提举,1193年调任浙东提举,开始其地方治理生涯。
任知庆元府军府事
出任庆元府(今浙江宁波)知府,负责地方行政与军事。
位列宰执
授参知政事(副宰相),兼枢密院事,正式位列宰执,参与国家最高决策。
地方与中央兼任
1208年出任知潭州军州事(今湖南长沙)。1212年晋升太中大夫、资政殿学士,继续担任知潭州。1214年晋升通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并出任知洪州军州事(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再任洪州知府
再度出任知洪州军州事,继续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逝世
宝庆二年逝世,享年68岁。朝廷追赠谥号文穆(或文节),以表彰其一生功绩。
主要成就
对南宋王朝的重大贡献
政治清明,整肃朝纲
在担任御史中丞、参知政事期间,敢于直谏,尤其在诛杀权臣韩侂胄的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朝廷的稳定和清明。
地方治理,造福百姓
历任多地知州、安抚使,注重民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地方治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百姓爱戴。
位列宰执,功勋卓著
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封国公,是南宋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传世,著述丰富
著有《后乐集》,收录其诗文奏议,为后世研究南宋历史和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料。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卫季敏 | 父 | |
盖经 | 岳父 | |
卫洙 | 弟 | |
卫湜 | 弟 | |
卫樵 | 次子 | |
卫柳 | 季子 | |
卫洵 | 从兄弟/堂兄弟 | |
卫价 | 族子 | |
卫培 | 曾孙/重孙 | |
卫富益 | 直系后裔 | |
卫国宝 | 养子 | 名义上收养 |
卫国卿 | 养子 | 名义上收养 |
社会交往
同年进士
- 高似孙
- 章梾
- 章良肱
- 林士衡
- 邵康
- 施累
- 陈棅
- 唐吉先
- 陈子冲
- 陈舜申
- 薛绂
门生
- 李去智
重要举荐
- 赵师秀
- 何迟
- 潘景伯
- 赵时通
- 赵善璙
- 郑魏挺
- 滕璘
- 蒋日宣
- 桂如篪
- 王观之
政治往来
- 弹劾者:林行可
- 政治对手:史弥远 (曾遭其排挤、忌恨)
- 参与诛杀:韩侂胄
文字往来
- 致书卫泾者:李大性、真德秀、李珏、俞建、巩嵘、赵善湘、滕强恕、曹盖、丁必称、赵至道
- 答卫泾书者:程卓
- 卫泾为其作祭文者:章氏(盖经妻)、何澹、王柟、雷孝友、吴猎、某氏(王柟母)、丘崈
- 卫泾为其乞谥或留任者:张栻、刘光祖
生平记载者
- 为卫泾作墓志铭者:沈氏(卫时敏妻)、曾耆年、卫季敏、卫藻、卫时敏、卫沂、程卓、盖经、赵善?、释元聪
- 为卫泾神道碑作额篆者:曾耆年
- 为卫泾作行状者:章氏(盖经妻)、卫阗、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