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傅伫,字凝远,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杰出官员,以其清廉正直、孝行卓著而闻名于世。他一生致力于为民服务,尤其在地方治理和赈灾济困方面贡献突出。
1084年(北宋元丰七年)出生于福建仙游(祖籍晋江),自幼聪颖,崇宁年间入太学深造。他虽出身胥吏,但通过科举考试,于1118年(30岁)登进士第,步入仕途。
傅伫为官期间,历任顺昌县尉、安溪县丞、南安县丞、晋江知县事、南剑州通判等职。他以民为本,在南安县丞任上,面对大饥,积极请示州府,开仓放粮,设立安养院,救活无数饥民,其事迹受到安抚使张浚的赞赏和举荐。
傅伫不仅政绩斐然,更以孝道著称。他积官至左朝奉大夫,1151年(南宋绍兴二十一年)逝世后被追赠正议大夫,其生平事迹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撰写墓志铭,足见其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与声望。
籍贯与故里
- 祖籍:晋江(泉州)
- 故里:仙游(泉州)
主要荣誉与追赠
- 累官:左朝奉大夫
- 追赠:正议大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福建仙游
傅伫生于福建仙游,祖籍晋江。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日后步入仕途奠定基础。
入太学深造
年仅十八岁即入太学深造,在学期间声名远播,并考中高等,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登进士第,步入仕途
30岁时通过科举考试,正式踏上仕途,初任沧州无棣县主簿。
地方为官,政绩显著
先后担任顺昌县尉、安溪县丞,任职期间表现出色,后被改授宣教郎。
赈灾济困,名声远扬
南安大饥,傅伫积极向州府请示,开仓放粮,并在延福寺设立安养院,提供乳汁、粥饭、汤药,救活了大量弃婴和饥民。其赈灾事迹被安抚使张浚闻知,特奏请朝廷为其减免磨勘年限。
主管经济,高效廉洁
因在南安的卓越政绩,被提拔为茶盐司干办公事,负责地方经济事务,以其高效和廉洁著称。
地方治理,经验丰富
继续在地方任职,先后担任晋江知县事和南剑州通判,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为民造福。
官至高位,德行兼备
因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品德,官职累迁至左朝奉大夫,受到朝廷的认可。
逝世,享年68岁
傅伫于1151年逝世,享年68岁,结束了其为国为民的一生。
获追赠,陆游撰写墓志铭
朝廷对其一生功绩的肯定与褒扬,追赠其为正议大夫。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为其撰写《傅正议墓志铭》和《跋傅正议至乐庵》,彰显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主要事迹
对社会和百姓的重大贡献
为民请命,赈灾济困
在南安县丞任上,面对大饥,积极向州府请示,开仓放粮,并在延福寺设立安养院,提供乳汁、粥饭、汤药,救活了大量弃婴和饥民,展现了卓越的民生关怀。
清廉正直,勤政爱民
历任多地地方官职,始终秉持清廉作风,办事效率高,深受百姓爱戴。其廉洁奉公的形象深入人心。
孝行卓著,德高望重
傅伫以孝道闻名乡里,其高尚品德为世人所称颂,成为当时社会道德的典范。
获朝廷嘉奖与追赠
因政绩突出,获安抚使张浚推荐,特减磨勘年,逝后追赠正议大夫,足见其贡献得到官方认可和高度评价。
社会关系
亲属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傅嵩 | 父 | |
林豫 | 岳父 | |
傅楫 | 族祖父 | |
傅漺 | 长子 | |
傅汶 | 次子 | |
傅淇 | 三子 | |
傅汮 | 四子 | |
傅凌 | 五子 | |
傅洧 | 六子 | |
傅亮之 | 孙 | |
林维 | 长女婿 | 进士 |
陈希锡 | 次女婿 | 龙溪县尉 |
林若思 | 三女婿 | 进士 |
林若公 | 四女婿 | 进士 |
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事迹 | 备注 |
---|---|---|
张浚 | 推荐人 | 安抚使张忠献公,因傅伫在南安的政绩而向朝廷推荐 |
陆游 | 墓志铭作者 | 南宋著名诗人,为傅伫撰写《傅正议墓志铭》 |
陆游 | 书跋作者 | 为傅伫的“至乐庵”撰写书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