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何㮚,字文缜,北宋仁寿(今四川仁寿)人,生于元祐四年(1089年)。他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在北宋末年动荡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官至宰相,最终在靖康之变中以身殉国,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何㮚于北宋末年考中进士,凭借其才干和学识,在朝中逐步晋升。他曾担任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等要职,并出任泰州、庐州等地的地方长官,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京师汴京危在旦夕。何㮚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宰相,与李纲等力主抗金。然而,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宋朝最终未能抵挡金兵的攻势。
靖康二年(1127年),汴京城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灭亡。何㮚目睹国破家亡的惨状,悲愤交加,毅然选择绝食殉国,享年39岁。他的忠烈之举,为后世所景仰,成为北宋末年气节的象征。
主要官职
- 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宰相)
- 御史中丞
- 资政殿学士
- 知泰州军州事
- 知庐州军州事
生平事迹
- 靖康之变中绝食殉国
- 力主抗金,临危受命
- 被誉为忠烈之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9年 (元祐四年)
出生于仁寿
何㮚出生于北宋仁寿(今四川仁寿县),字文缜。
1115年
登进士第
何㮚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
1125年
任徽猷阁待制,知泰州军州事
担任徽猷阁待制,并出任泰州(今江苏泰州)知州,负责地方政务。
1126年
升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知庐州军州事
在金兵压境的危急时刻,被任命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列宰相,同时兼任庐州(今安徽合肥)知州。
1127年 (靖康二年)
靖康之变后绝食殉国
金兵攻陷京师汴京,北宋灭亡。何㮚悲愤之下,选择绝食而死,以身殉国,享年39岁。
主要事迹与贡献
何㮚在北宋末年的重要角色
官至宰相
在北宋末年国难当头之际,临危受命,担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位极人臣,肩负起挽救危局的重任。
忠烈殉国
靖康之变后,目睹国破家亡,毅然绝食而死,以身殉国,其忠烈气节为后世所景仰,成为民族气节的象征。
地方治理
曾出任泰州、庐州等地知州,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为官清廉,在地方上有所建树。
社会关系
何㮚的亲属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何泽 | 祖父 | 资料来源:宋人传记资料索引 |
何棠 | 长兄 | |
何矩 | 弟 | 靖康中,何文缜初相,康王在河北,文缜请以帛书拜王为大元帅。文缜既北去,御笔藏于其家。绍兴中,文缜之弟矩持诣秦丞相,乞进于朝。 |
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类型 | 备注 |
---|---|---|
林待聘 | 同年友 | 1115年同榜进士 |
张晨 | 同年友 | 治周易,登何㮚榜上舍出身 |
王安中 | 被推荐 | 王安中曾举荐何㮚自代 |
王黼 | 反对/攻讦 | 曾遭到王黼的反对 |
李平西 | 反对/攻讦,反对政策 | 曾反对何㮚的政策,并与李纲上守御策 |
胡闳休 | 反对政策 | 曾欲劫二帝,为何㮚所阻止 |
赵栩 | 同僚 | 曾与何㮚同为请和使 |
孙觌 | 被致书 | 孙觌曾致书何文缜右丞 |
李新 | 被致书 | 李新曾致书何文缜舍人 |
员兴宗 | 建筑题咏 | 何㮚曾为何兴宗的“明碧轩”作记 |
林师益 | 军事支持 | 何㮚曾谋召林师益兵入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