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崇

1173-1232 | 南宋循吏 · 学者

高崇肖像
高崇(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高崇(1173-1232),字西叔,别名高文卿,南宋时期著名的循吏和学者。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清廉的品格,在官场和学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高崇生于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籍贯蒲江(今四川省蒲江县)。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对经史之学有独到见解。

嘉定六年(1213年),高崇与仲兄高稼一同参加四川类省试,以《周官》拟首选。次年,即嘉定七年(1214年),兄弟二人同登进士榜,传为佳话。此后,高崇步入仕途,历任什邡知县、黎州通判、知州等职。

在任期间,高崇以其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被誉为“良吏”、“循吏”。他不仅在地方治理上卓有成效,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著有《周官解》、《经史杂议》、《歌诗篇》、《周易解》等,展现了其深厚的学识和思想。

代表著作
  • 《周官解》
  • 《经史杂议》
  • 《歌诗篇》
  • 《周易解》
主要荣誉
  • 南宋嘉定七年进士
  • 被誉为“良吏”、“循吏”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73年 (乾道9年)

出生于南宋蒲江

高崇生于南宋乾道九年,籍贯蒲江(今四川省蒲江县)。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日后仕途和学问打下坚实基础。

1213年 (嘉定六年)

参加四川类省试

与仲兄高稼一同参加成都潼川府路转运司举办的类省试,高崇以对《周官》的深刻见解被拟为首选。

1214年 (嘉定七年)

同登进士榜,步入仕途

高崇与兄长高稼同登进士榜,正式开启仕途生涯。这一年对他而言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嘉定年间 (具体年份不详)

历任地方官职

先后担任什邡知县、黎州通判、知州等职。在什邡县任知县时,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后调任黎州,先后担任通判和知州,为官清廉,治理有方,被誉为“良吏”、“循吏”。

任职期间

著书立说,学术精进

在繁忙的政务之余,高崇仍笔耕不辍,著有《周官解》、《经史杂议》、《歌诗篇》、《周易解》等,展现了其深厚的经史学养。

1232年 (绍定5年)

逝世

高崇于南宋绍定五年逝世,享年60岁。他的一生是为官清廉、学问精深的一生,为南宋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生成就

对南宋社会的重大贡献

科举入仕

嘉定七年进士,通过正途入仕,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树立了榜样。

地方治理

担任什邡知县、黎州通判、知州期间,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著称,被誉为“良吏”、“循吏”,政绩斐然,造福一方百姓。

学术贡献

著有《周官解》、《经史杂议》、《歌诗篇》、《周易解》等,对经史有深入研究,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社会关系

高崇的亲友与重要关联人物

姓名 关系 备注
魏孝璹 高崇姓高,其父姓魏,或为过继关系,或数据有误,待考。
高载
高稼 与高崇同登嘉定七年进士
高定子
高茂叔
魏了翁 表弟 魏了翁在《鹤山集》中称高崇为表兄,并为其作行状和墓志铭。
樊氏 第一任妻
扈氏 第二任妻 继室
高斯猷 长子
高斯仁 次子 过继给五弟高茂叔
高斯和 三子
高银菟 四子
高晋 长女
唐季乙 长女婿
谯似曾 二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