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邴

1085-1146 | 南宋名臣 · 文学家

李邴肖像
李邴(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李邴,字汉老,号云龛,谥忠肃、文敏,北宋末南宋初的杰出政治家与文学家。

生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原籍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南渡后迁居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及第,从此步入仕途。

他历任多职,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并曾担任翰林学士、资政殿学士等要职。在政治上,他以正直敢言著称,尤其在苗傅、刘正彦兵变中,他临危不惧,叱退叛党,为稳定南宋初期局势立下汗马功劳。

在文学上,李邴亦有深厚造诣,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其诗文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对后世影响深远。逝世后,获赠太师,足见其生前地位与贡献。

代表著作
  • 《草堂集》一百卷
主要荣誉
  • 谥号:忠肃、文敏
  • 追赠:太师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5年 (北宋元丰八年)

出生于济州巨野

李邴生于北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祖籍陇西李氏,为唐朝皇室后裔。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其日后仕途与文学成就奠定基础。

1106年 (宋徽宗崇宁五年)

进士及第

李邴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此后,他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在官场中逐渐崭露头角。

南宋初期

南渡迁居泉州晋江

随著北宋灭亡,李邴随家族南迁,最终定居于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成为当地望族。

1126年

担任地方要职

李邴被任命为奉议郎、徽猷阁待制,并知越州军州事。此阶段他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为日后入朝为官奠定基础。

1129年

擢升参知政事,平定兵变

李邴被擢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兼知平江府军府事,参与国家大政。同年,在苗傅、刘正彦兵变中,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叱退叛军,为稳定南宋初期朝局做出关键贡献。

不详

著成《草堂集》

李邴在文学上亦有深厚造诣,其诗文集《草堂集》一百卷流传后世,展现其豪放与婉约兼具的文学风格。

1146年 (南宋绍兴十六年)

逝世,获赠太师

李邴于绍兴十六年辞世,享年62岁。朝廷为表彰其一生功绩,追赠太师,谥号忠肃、文敏。

主要成就

对南宋政权与文化的重大贡献

稳定朝局

在南宋初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中,李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叱退叛军,为稳定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

高官重职

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并担任翰林学士、资政殿学士等要职,参与国家大政,为南宋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文学造诣

著有《草堂集》一百卷,其诗文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南宋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李瑑 父亲
任立 岳父
李昭玘 从父/伯叔父
李邺
李缜 长子
李纶 四子
李紃 五子
傅自得 女婿
晁子阖 女婿
傅伸 女婿
李訦
李谠
李谊
李诜

社会交往

  • **友人:** 陈骥、张读。
  • **文学往来:**
    • 曾为王安中著书作序。
    • 朱熹曾为其文集作序,可见其文学地位。
    • 周必大曾为其作神道碑。
    • 与丘崇有诗文唱和。
  • **书信往来:**
    • 与禅宗大师释宗杲有书信往来。
    • 与吕颐浩有书信往来。
  • **政治事件:**
    • 在苗傅、刘正彦兵变中,与刘正彦、苗傅形成对立,并成功平定叛乱。
    • 曾向綦崇礼有所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