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时佐

1181-1233 | 南宋官员 · 字宣仲

赵时佐肖像
赵时佐(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时佐(1181年—1233年),字宣仲,南宋金坛(今江苏金坛)人。他通过恩荫入仕,开启了其为官生涯。

在五十三载的人生中,赵时佐历任多地地方官职,包括含山县尉、彭泽县丞、益阳知县、石首知县等,并曾担任婺州、宁国府、宣州等地的通判,最终官至大夫。

他以勤勉务实著称,在地方治理中有所建树,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基层及地方高级官员。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刘宰《漫塘文集》中的《宁国通判赵大夫墓志铭》。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81年

诞生金坛

生于南宋时期,籍贯金坛(今江苏金坛),字宣仲。

具体年份不详

入仕:恩荫之路

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获得将仕郎等初级官职,正式开启其为官生涯。

具体年份不详

基层历练:县尉与县丞

先后担任含山县尉、彭泽县丞等职,在地方基层积累行政经验,处理民事、治安等事务。

具体年份不详

主政一方:知县生涯

出任益阳知县、石首知县,作为一县之长,负责地方的全面治理,包括赋税、司法、教育等。

具体年份不详

州府辅政:通判重任

升任婺州通判、宁国府通判、宣州通判,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监督地方行政,是地方高级行政官员。

具体年份不详

官至大夫:荣衔加身

最终获得大夫的官阶,表明其在官场上的地位和资历,是南宋文官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1233年

辞世

于南宋绍定六年逝世,享年53岁。

为官生涯

主要官职与贡献

恩荫入仕

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是当时士人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家族延续政治影响力。

地方治理

历任含山县尉、彭泽县丞、益阳知县、石首知县等职,直接参与地方行政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地方发展。

州府辅政

担任婺州、宁国府、宣州等地通判,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监督地方行政,是地方高级行政官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关系 姓名 备注
祖父 赵彦恂
父亲 赵亮夫
长子 赵若
次子 赵若
三子 赵若琨
长女婿 沈铸
二女婿 胡申之
重要关联人物
  • **刘宰**: 著名文人,曾为赵时佐撰写《宁国通判赵大夫墓志铭》,是研究赵时佐生平的重要史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