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林概,字瑞甫(一作端父、端甫),北宋时期著名官员、学者。他原籍福清(今福建福清),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
林概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尤其在地方任职期间,多有惠民之举。他曾担任太常寺博士、集贤院校理等中央官职,也曾出任长兴县知县、连州知州、泗州知州、淮安军知军等地方要职。在连州任知州时,正值岁饥,他主动拿出俸禄,并劝导富人捐粮赈济灾民,深得百姓爱戴。
林概不仅是位出色的官员,也是一位有深厚学养的学者。他著有《史论》百卷、《辨国语》四十卷,展现了其在史学和语言学方面的造诣。其生平事迹和学问成就,为后世所称道,朱长文曾为其撰写《儒学林公祠堂记》,可见其在当时士林中的地位。
代表著作
- 《史论》百卷
- 《辨国语》四十卷
主要事迹
-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
- 连州知州任内赈济灾民
- 朱长文为其撰写《儒学林公祠堂记》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原籍福清,后迁居吴县
林概原籍福建福清,后迁居江苏吴县,此地也成为其家族的重要居住地。
进士及第
宋仁宗景祐元年,林概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为国家选拔人才制度下的佼佼者。
出任长兴县知县
初入仕途,林概担任长兴县(今浙江长兴)知县,积累地方治理经验,为日后更重要的职务打下基础。
调任太常寺博士
林概调任中央,担任太常寺博士,参与礼乐制度的修订与管理,体现其在学术和礼仪方面的才能。
出任连州知州,赈济灾民
林概出任连州(今广东连州)知州。任内正值饥荒,他以身作则,主动拿出俸禄,并劝导富人捐粮赈济灾民,展现了仁爱恤民的为政风格,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先后担任泗州知州、淮安军知军
林概继续在地方施展抱负,先后担任泗州(今安徽泗县)知州、淮安军(今江苏淮安)知军等职,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担任集贤院校理
林概再次回到中央,担任集贤院校理,负责校理典籍,体现其深厚的学术才能和对文化事业的贡献。
撰写《史论》和《辨国语》
林概著有《史论》百卷、《辨国语》四十卷,在史学和语言学领域均有建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朱长文为其撰写祠堂记
著名学者朱长文曾为林概撰写《儒学林公祠堂记》,足见林概在当时士林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功绩和学问受到后世的肯定与纪念。
主要成就
对北宋社会和学术的贡献
科举入仕,才华出众
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通过严格的科举选拔,展现了其卓越的学识和才华,为步入仕途奠定了基础。
地方善政,赈济灾民
在担任连州知州期间,面对饥荒,他主动拿出俸禄并劝导富人赈济灾民,体现了心系百姓、勤政爱民的为政理念,深得民心。
著书立说,学术贡献
著有《史论》百卷和《辨国语》四十卷,在史学和语言学领域均有深厚造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丰富了宋代文化。
社会关系
亲友与社会交往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
林高 | 父 |
黄氏 | 母 |
郑氏 | 女儿 |
林邵 | 子 |
林旦 | 子 |
林颜 | 子 |
林希 | 子 |
林旨 | 子 |
林雄 | 子 |
社会交往
关联人物 | 关系类型 | 描述 |
---|---|---|
朱长文 | 祠记作者 | 著名学者朱长文曾为林概的“儒学林公祠堂”题咏并撰写祠堂记,收录于《乐圃余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