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

1097-1143 | 理学家 · 官员 · 朱熹之父

朱松肖像
朱松(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南宋著名理学家、官员,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父亲。他学识渊博,官至吏部郎,以正直敢言著称,对理学发展有重要贡献。

朱松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出生于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自幼聪颖好学。他师从著名理学家杨时,深入研习《大学》和《中庸》,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朱松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他历任政和、尤溪县尉,殿中省尚舍奉御,左承议郎,知饶州军州事,最终官至吏部郎官。在朝为官期间,他以其正直的品格和敢于直谏的精神而闻名。南宋绍兴年间,他曾与同僚上书,极力反对权臣秦桧的议和政策,因此触怒秦桧,仕途受阻。

朱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更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强调“格物致知”和“穷理尽性”的治学方法,其学说对朱熹的理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是闽学的重要先驱之一。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松逝世,享年47岁。临终前,他将年幼的朱熹托付给刘子羽、刘子翚、刘勉之等友人,为朱熹日后成为一代宗师创造了条件。

代表著作
  • 《韦斋集》
  • 《韦斋诗钞》
  • 《韦斋集补钞》
主要荣誉
  • 宋代著名理学家
  • 朱熹理学思想的奠基者
  • 正直敢言的朝廷官员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97年 (北宋绍圣四年)

出生于崇安

朱松出生于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自幼聪颖,展现出过人的学习天赋。

早年

师从杨时

师从著名理学家杨时,深入学习《大学》和《中庸》,奠定了其理学思想的基础。

1118年 (宋徽宗政和八年)

进士及第

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

任职期间

历任多职

先后担任政和、尤溪县尉,殿中省尚舍奉御,左承议郎,知饶州军州事等职,积累了丰富的为政经验。

绍兴四年 (1134年)

任秘书省正字,官至吏部郎

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后累官至司勋吏部郎,成为朝廷重要官员。

绍兴年间

反对秦桧议和

与同僚上书,极力反对权臣秦桧与金国的议和政策,因其正直敢言而触怒秦桧,仕途受到阻碍。

1143年 (南宋绍兴十三年)

逝世并托孤朱熹

朱松逝世,享年47岁。临终前,他将年幼的儿子朱熹托付给刘子羽、刘子翚、刘勉之等友人,为朱熹日后的成长和学业奠定了基础。

主要成就

对宋代社会和理学的重大贡献

理学思想的奠基者

作为朱熹的父亲和启蒙者,朱松的学说对朱熹的理学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是闽学的重要先驱,为后世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直敢言的官员

在朝为官期间,朱松不畏权贵,敢于直谏,尤其在反对秦桧议和问题上,展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当。

培养出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松对朱熹的教育和临终托孤,为朱熹日后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创造了条件,这是他最深远的影响。

社会关系

亲友与社会交游

亲友信息

姓名 关系 备注
朱恂 祖父
朱森 父亲
祝确 岳父
祝氏 妻子 朱熹之母
朱槔 弟弟
朱熹 儿子 理学集大成者,唯一幸存的儿子
刘子翔 女婿

社会交游

师从
  • 杨时
  • 萧顗
友人
  • 刘子羽 (朱熹托孤对象)
  • 刘子翚 (朱熹托孤对象)
  • 刘勉之 (朱熹托孤对象)
  • 张敦颐
  • 胡珵
  • 俞靖
学生
  • 罗愿
  • 程鼎
  • 刘文伯
重要关联人物
  • 秦桧 (因反对议和而遭其排挤)
  • 周必大 (为其撰写墓志铭、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