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绩

1196-1266 | 理学家 · 书院山长

黄绩肖像
黄绩(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黄绩,字德远,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事业,对闽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黄绩(1196-1266),字德远,生于南宋福建莆田。他出身于当地望族,是唐代御史黄滔的后裔,家族素以学术传家。黄绩自幼潜心学问,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士人。

他曾担任书院山长,广收门徒,传道授业。黄绩深入研习儒家经典,尤其对朱熹理学有深刻体会,是闽学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之一。其学说强调对经典的阐释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学识。

黄绩与当时的文坛领袖、同乡刘克庄等著名学者交游甚密,其学术思想和教育实践对当时及后世的闽中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四书遗说》和《近思录义类》,这些著作体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独到见解和对理学思想的系统阐发。

代表著作
  • 《四书遗说》
  • 《近思录义类》
主要身份与贡献
  • 理学家
  • 书院山长
  • 收徒讲学
  • 闽学传承者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96年

出生于福建莆田

黄绩,字德远,生于南宋,为莆田黄氏望族之后,该家族可追溯至唐代御史黄滔。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展现出过人的学识天赋。

未知年份

成为士人,潜心学术

早年黄绩便以其学识和品德在乡里闻名,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士人,潜心于儒家经典的研究。

未知年份

担任书院山长,广收门徒

黄绩在莆田地区主持书院,担任山长一职,致力于传播理学思想,培养后学,影响深远。

未知年份

著有《四书遗说》与《近思录义类》

这些著作是其学术思想的结晶,对儒家经典有独到阐释,是研究其理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未知年份

门人及学生众多

黄绩的门人包括林栋、林㝱协、郑献翁等。其中郑献翁(字帝臣)后于咸淳元年(1265年)考中进士,官至漳州推官,可见黄绩育人有方。

1255年

与刘克庄、陈宓、潘柄等学者交游

黄绩与当时的文坛领袖、同乡刘克庄关系密切,二人常有学术交流。刘克庄曾为其作墓志铭,并为其居所题咏《独不惧斋记》,足见其学术地位。

1266年

逝世,享年71岁

黄绩逝世后,其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由刘克庄撰写《黄德远墓志铭》记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主要贡献

对南宋学术与教育的深远影响

理学传承与发展

作为朱熹理学在闽地的传承者,黄绩深入阐释儒家经典,著有《四书遗说》和《近思录义类》,丰富了闽学的内涵,推动了理学的发展。

讲学育人,桃李满天下

担任书院山长,广收门徒,培养了包括郑献翁在内的众多优秀人才,为南宋学术界输送了新鲜血液,其教育理念影响深远。

学术影响力与交游

与刘克庄等著名学者交游,其学术思想和教育实践在当时的士人阶层中具有广泛影响力,促进了闽中学术的繁荣与交流。

社会关系

亲友与学界交往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黄汝守 父亲
黄缜
黄仲会
黄仲元 长子
陈文龙 女婿
宋可观 岳父

社会交往

姓名 关系 备注
刘克庄 友 / 同乡 / 墓志铭作者 / 从游 / 建筑物题咏 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为黄绩撰写墓志铭,并为其居所题咏《独不惧斋记》。
陈宓 从游 与黄绩有学术往来。
潘柄 从游 与黄绩有学术往来。
林栋 门人 黄绩的学生之一。
林㝱协 学生 黄绩的学生之一。
郑献翁 学生 字帝臣,莆田人,少从黄绩学,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终漳州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