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刘蕡(?-842),字去华,一字去革,唐代辅唐(今山东诸城)人,一说昌平(今北京昌平)人。他是唐代著名的直言谏臣,以其在科举对策中敢于直陈时弊、抨击权贵而名垂青史。
太和年间(827-835)考中进士,后又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举。在对策中,刘蕡不避权贵,痛陈朝政得失,直斥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其文章文采斐然,思想深刻,名震京师,但也因此得罪当权者,仕途坎坷。
他曾任宣歙观察使从事、山南西道节度使从事、秘书郎等职。会昌元年(841年),因故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次年卒于任上。刘蕡的事迹体现了唐代士人正直不阿、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著作
- 《对策之文》
主要评价
- 以直言敢谏闻名
- 唐代士人风骨的代表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年
生于辅唐(或昌平)
具体生年不详,籍贯一说辅唐(今山东诸城),一说昌平(今北京昌平)。
835年
太和年间考中进士
在唐文宗太和年间(827-835)考取进士,正式进入仕途。
太和年间(具体年份不详)
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制举
在对策中,刘蕡直言不讳,痛陈朝政弊端,抨击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其言辞犀利,震惊朝野,但也因此得罪了当权者。
约836年
担任地方及中央官职
曾任宣歙观察使王质从事、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及牛僧孺从事,后调任秘书郎等职。
841年
被贬柳州司户参军
因其直言敢谏的风格,触怒权贵,被贬为偏远地区的柳州司户参军。
842年
卒于柳州任上
在柳州任职期间,不幸去世。
主要事迹
对唐代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直言敢谏,不畏权贵
在“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中,刘蕡以其无畏的勇气,直陈时弊,抨击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展现了士人的铮铮风骨,成为唐代正直官员的典范。
对策之文,影响深远
其对策文章文采斐然,思想深刻,被誉为唐代谏议文学的典范。它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批判,也为后世的政治批评和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坚守节操,虽贬不悔
尽管因直言而仕途坎坷,最终被贬远方,刘蕡依然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节操,其高尚品格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和传颂。
社会关系
家族与主要交游
亲属信息
|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 刘N | 祖先 | 具体信息不详 |
注:目前可考的亲属信息有限,主要来源于史料记载。
主要交游与社会地位
- **工于文:** 刘蕡擅长文学创作,其对策之文即是明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 **为官者:文:** 作为一名文官,他以笔为武器,致力于匡扶社稷,体现了文人入仕的责任与担当。
- **与牛僧孺、令狐楚等官员共事:** 在其任职期间,曾与多位重要官员共事,如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孺、令狐楚等,反映了其在官场中的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