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沈焕(1139-1191),字叔晦,号定川先生,谥号端宪,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官员。他以深厚的学识和正直的品格闻名于世,是陆九渊的重要门人之一,对南宋理学的发展,特别是永嘉学派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焕生于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亦有定海(今浙江舟山)之说。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于淳熙六年(1169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沈焕在为官期间,曾任国子监录、太学录,后出任高邮军教授、舒州、通州、明州通判等职。他不仅在政务上勤勉尽责,更在学术上孜孜不倦。他师从著名理学家陆九渊,深得其学说精髓,并将其思想融入自己的实践与著述中。
沈焕的学说强调“尊德性而道问学”,注重内心修养与实践,与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一脉相承。他的著作《定川遗书》和《定川集》流传至今,是研究南宋理学的重要文献。他培养了众多弟子,如吴适、李鹗、竺大年等,对后世学风产生了积极影响。
代表著作
- 《定川遗书》
- 《定川集》
主要荣誉
- 谥号:端宪
- 陆九渊重要门人
- 永嘉学派重要成员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南宋鄞县
生于南宋绍兴九年,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亦有定海(今浙江舟山)之说。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考中进士
于淳熙六年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为日后施展抱负奠定基础。
师从陆九渊,深研理学
师从著名理学家陆九渊,成为其重要门人,系统学习并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奠定其理学基础。
历任官职,勤政爱民
先后担任国子监录、太学录、高邮军教授、舒州、通州、明州通判等职。在任期间,勤勉尽责,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
逝世
于南宋绍熙二年逝世,享年53岁。其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与为官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主要成就
对南宋社会与学术的重大贡献
理学思想传承与发展
作为陆九渊的重要门人,沈焕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强调“尊德性”,对南宋理学,特别是永嘉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桥梁作用。
教育与人才培养
在担任国子监录、太学录及地方教授期间,沈焕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吴适、李鹗、竺大年等一批优秀弟子,为理学思想的传播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为官清廉,政绩显著
历任通判等职,他以清廉正直的品格和务实的作风,在地方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政绩,深受百姓爱戴,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担当。
著述传世,影响深远
著有《定川遗书》和《定川集》,这些著作不仅是研究其个人思想的重要史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宋理学提供了宝贵文献。
社会关系
亲属、师友与门生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
沈铢 | 父亲 |
丰谊 | 第二任妻父 |
沈炳 | 弟弟 |
沈中文 | 从子/侄子 |
沈士龙 | 从子/侄子 |
吴适 | 外甥 |
沈传曾 | 长子 |
沈鲁曾 | 次子 |
沈省曾 | 三子 |
沈敏曾 | 四子 |
舒鉼 | 长女婿 |
吕乔年 | 二女婿 |
师友与门生
姓名 | 关系/描述 |
---|---|
陆九渊 | 老师 (其重要门人) |
朱熹 | 论学对象,通信往来 |
周必大 | 为其作墓志铭,通信往来 |
袁燮 | 为其作传记、行状 |
王应麟 | 为其作传记、祠记 |
杨简 | 为其作祭文 |
史浩 | 为其作祭文 |
薛季宣 | 通信往来 |
陈傅良 | 通信往来 |
魏了翁 | 为其作书跋 |
竺欣 | 为其作墓志铭 |
吴适 | 学生 |
李鹗 | 学生 |
竺大年 | 弟子 |
史安之 | 弟子 |
王茂刚 | 曾拜访沈焕 |
孙介 | 为其作行状 |
孙应时 | 为其作行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