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刘攽,字贡父,号公非,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以学识渊博、精通史学而闻名,尤其因参与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而为后世所熟知。
刘攽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出生于开封,祖籍新喻(今江西新余)。他自幼聪颖好学,对史书有著浓厚的兴趣。庆历六年(1046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官场上,刘攽以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而著称,但也因此屡遭贬谪。
熙宁年间,刘攽被司马光邀请参与《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主要负责考证和整理汉朝历史资料。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卓越的史学才能,为《资治通鉴》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刘攽的著作包括《彭城集》、《汉官仪》、《东汉书刊误》等,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16年
出生于开封
刘攽出生于北宋都城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
1046年
考中进士
刘攽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1079年
任京东路转运使
刘攽被任命为京东路转运使,负责该地区的财政事务。
1069-1084年
参与编纂《资治通鉴》
受司马光之邀,参与《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负责汉史部分的考证和整理。
1082-1086年
知亳州、襄州
先后出任亳州、襄州知州。
1083年
逝世
刘攽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主要成就
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参与编纂《资治通鉴》
作为司马光编纂团队的重要成员,刘攽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资治通鉴》的完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述丰富
著有《彭城集》、《汉官仪》、《东汉书刊误》等作品,对后世史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吏学研究
刘攽在吏学方面有深入研究,对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社会关系
重要人物关系
家庭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刘立之 | 父亲 | |
韩综 | 岳父 | |
韩氏 | 妻子 | |
刘敞 | 兄 | |
刘方山 | 子 | |
刘奉世 | 侄子 | |
刘当时 | 侄子 | |
刘龟年 | 曾孙 | |
刘龟从 | 曾孙 |
重要社会关系
- 司马光:共同编纂《资治通鉴》。
- 苏轼:朋友。
- 欧阳修:曾举荐刘攽充馆职。
- 王安石:政见不合,曾上书论新法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