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787-850 | 唐代宰相 · 政治家 · 文学家

李德裕肖像
李德裕(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唐代著名宰相、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于唐朝显赫的赵郡李氏,是晚唐时期“牛李党争”中的核心人物。

李德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改革主张,对唐武宗时期的“会昌中兴”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一生历经多朝,宦海浮沉,最终在贬谪中去世,但他对唐朝的政治、军事、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不仅在政治上力主削藩、抑制宦官、整顿财政,还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其诗文风格雄健,与白居易齐名。李德裕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斗争与变革,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但他作为晚唐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其影响力不容忽视。

代表著作
  • 《会昌一品集》
  • 《李文饶文集》
  • 《平泉草木记》
  • 《次柳氏旧闻》
  • 《献替录》
主要荣誉
  • 唐朝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太尉
  • 卫国公
  • 著名诗人、书法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787年 (贞元三年)

出生于长安

李德裕出生于长安,祖籍赵郡赞皇。其父李吉甫为唐宪宗宰相,家族世代为官,为唐代显赫的赵郡李氏。

806年 (元和元年)

初入仕途,任秘书省校书郎

年仅19岁的李德裕初入仕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始其漫长的官宦生涯。

817年 (元和十二年)

担任河东节度使张弘靖掌书记

担任河东节度使张弘靖的掌书记,开始接触地方军政事务,为其日后的政治生涯积累经验。

819年 (元和十四年)

调任监察御史,后升翰林学士

调任监察御史,后升任翰林学士,逐渐进入权力核心,展露其政治才华。

821年 (长庆元年)

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担任考功郎中、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其文才和政治见解受到朝廷重视。

822年 (长庆二年)

升中书舍人,外放浙西观察使

升任中书舍人,兼翰林承旨学士,后出任浙西观察使,开始外放为官,积累地方治理经验。

829年 (大和三年)

因党争被贬,历任多地刺史

因“牛李党争”的影响,被贬为灵昌刺史,后又历任成都府、梁州、袁州、滁州、永阳、丹阳等地刺史,宦海浮沉。

837年 (开成二年)

升任淮南节度使,兼扬州刺史

升任淮南节度使,兼扬州刺史,镇守一方,显示其政治地位的回升。

840年 (开成五年)

奉召入朝拜相,主导“会昌中兴”

奉召入朝,拜相,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其主政时期,与唐武宗君臣相得,推行“会昌中兴”政策。

840年-846年 (会昌年间)

主持朝政,削藩、抑宦、整财

主持朝政期间,力主削弱藩镇、打击宦官、整顿财政、平定泽潞叛乱、对抗回鹘,使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

844年 (会昌四年)

加封太尉、卫国公

因其卓越的政治贡献,加封太尉、卫国公,权势达到顶峰。

846年 (会昌六年)

武宗驾崩,被贬江陵、洛阳

唐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李德裕因“牛李党争”失败,被贬为江陵府刺史、洛阳刺史。

847年 (大中元年)

远贬潮州司马,后至崖州

再度被贬,远放潮州司马,后又被贬至遥远的崖州(今海南岛),境遇凄凉。

850年 (大中四年)

在崖州病逝

在贬谪地崖州病逝,享年64岁,结束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人生成就

对唐代社会的重大贡献

卓越的政治改革家

在唐武宗时期主导“会昌中兴”,力主削弱藩镇割据势力,整顿吏治,稳定边疆,使唐朝国力一度恢复。

杰出的文学巨匠

诗文俱佳,尤其擅长散文,其《会昌一品集》、《李文饶文集》等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白居易齐名。

高明的军事谋略家

在平定泽潞叛乱、处理回鹘问题上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有效维护了唐朝的边疆稳定。

社会关系

亲友与社会交往

亲友信息

姓名 关系 备注
李栖筠祖父曾任宰相
李吉甫父亲唐宪宗宰相
徐盼妻子
刘某妻子
李浑儿子
李爗儿子
李椅儿子
李巨儿子
李念儿子
李悬黎孙女
李熙靖九世孙宋代人物
李浩十一世孙

社会交往

姓名 关系 备注
元稹友人著名诗人
李恒(唐穆宗)被器重唐朝皇帝
张弘靖幕僚曾任河东节度使
杜牧诗文往来著名诗人
李商隐诗文往来著名诗人
白居易诗文往来著名诗人
刘禹锡诗文往来著名诗人
李绅诗文往来著名诗人
温庭筠诗文往来著名词人
薛涛诗文往来著名女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