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放

约952-1015 | 北宋隐士 · 官员 · 学者

种放肖像
种放(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种放,字名逸,又字明逸,号退士、云汉醉叟,北宋洛阳人。他以其高洁的品行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于世,一生游走于隐逸与仕途之间,既是备受尊崇的隐士,也是朝廷重臣,对北宋的政治和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种放出身于洛阳,自幼好学深思,对经史百家皆有涉猎。他早年隐居终南山,以其清高品格和渊博学问而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求学者前来拜师。

宋真宗时期,种放因其贤德被朝廷多次征召,最终出仕为官,历任尚书省工部侍郎、门下省给事中、左司谏等要职。他为官清正,直言敢谏,深得真宗器重。然而,他内心始终保持着隐士情怀,常以“退士”自居,不恋权位。

在学术上,种放对道家思想和《河图洛书》有深入研究,并将其学说传授给门下弟子,对北宋理学的萌芽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将隐逸与经世、学术与实践融为一体,成为北宋士大夫阶层的一个独特典范。

代表著作
  • 《蒙书:十卷》
  • 《嗣禹说》
  • 《表孟子上下篇》
  • 《太一祠录》
  • 《时议(种放):十三卷》
  • 《退士传》(1015年)
主要影响与评价
  • 北宋著名隐士与学者
  • 河图洛书学派的重要传承者
  • 门下弟子众多,影响深远
  • 被朝廷征召,官至要职,德才兼备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约952年

出生于洛阳

种放出生于北宋洛阳,自幼聪颖,对学问有浓厚兴趣,为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基础。

青年时期 (具体年份不详)

隐居终南山,好学深思

种放早年隐居于终南山,潜心研读经史百家,尤其对道家思想和《河图洛书》有深入研究。其高洁的品行和渊博的学识使其声名远播,吸引了众多求学者。

北宋时期 (具体年份不详)

被征召入仕,官至要职

因其贤德和学问,种放被宋真宗多次征召,最终出仕为官。他历任尚书省工部侍郎、门下省给事中、左司谏等重要职务,为朝廷贡献智慧和力量。

北宋时期 (具体年份不详)

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

种放不仅在朝为官,更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教育家。他将《河图洛书》之学传授给弟子,培养了薛田、高怿、李溉、陈尧佐、穆修等众多杰出人才,对北宋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015年

逝世

种放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逝世,享年约63岁。他的一生是隐逸与入世、学术与政治完美结合的典范。

主要贡献

对北宋社会与学术的深远影响

隐逸高士

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怀,成为北宋士人效仿的隐逸典范,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影响。

经世之才

被征召入仕后,在朝为官清正,直言敢谏,在尚书省、门下省等要职上为国家治理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学问宗师

对《河图洛书》等学问有独到见解并加以传承,门下弟子众多,对北宋学术思想的演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社会关系

亲属、师友与门生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种诩 亦有资料作种仁诩、种翌
某氏
种世雍 从子/侄子
种世衡 从子/侄子
种古 侄孙/从孙
种谔

师友门生

姓名 关系 备注
释麻衣 学脉源流 河图洛书学派上溯至此
宋澥 友人
张无梦 友人
薛田 门生
高怿 门生 其志业由种放传承
李溉 门生 种放以河图洛书传之
高弁 门生 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
张荷 门生 师事种放,性高洁
刘槩 门生 少帅种放,喜为诗
刘孟节 门生 少师种放,笃古好学
韩退 门生 师事种放
陈尧佐 门生 少好学,后从种放于终南山
穆修 门生 得陈搏太极图于种放而传周敦颐
石保吉 书信往来 石保吉曾致书种放
刘格 书信往来 种放曾答刘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