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林希逸(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字渊翁,又字肃翁,号竹溪、鬳斋,福清(今福建福州福清市)人。
他是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理学家、诗人及画家。林希逸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及第,此后步入仕途,历任多职,包括知兴化军、广南东路转运司判官、中书舍人、直秘阁等,官至上轻车都尉。
林希逸在学术上造诣深厚,尤精于《易》学和老庄之学,著有《易讲》、《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等,对道家经典有独到见解。他的著作不仅是理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也体现了他对儒释道三教融通的思考。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多收录于《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等文集中,风格清雅,富有哲理。林希逸还兼擅绘画,被誉为画家,展现了其广博的艺术修养。他与刘克庄、傅梦泉等当时名士交游甚广,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籍贯福清
林希逸,字渊翁,又字肃翁,号竹溪、鬳斋,籍贯福清(今福建福州福清市)。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
进士及第
于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
任直秘阁
担任直秘阁一职,显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学识。
知兴化军
出任兴化军(今福建莆田)知军州事,负责地方政务。
著作与交游
《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等著作问世。同年,为友人刘克庄作书序、祭文,显示其与文坛名士的深厚交情。
任广南东路转运司判官
担任广南东路(今广东、海南一带)转运司判官,负责地方财政与漕运事务。
历任要职
曾任知某军事、推官、尚书省吏部考功司员外郎、考功司郎官、中书舍人、上轻车都尉等职,为南宋朝廷贡献良多。
主要成就
对南宋文化与社会的贡献
理学与经典注释
对《易》学和老庄思想有深入研究,著有《易讲》、《道德真经口义》、《南华真经口义》、《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鬳斋老子口义》、《鬳斋庄子口义》、《鬳斋列子口义》等,为后世研究道家经典提供了重要参考。
诗文创作
作为一位杰出诗人,其诗作收录于《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等文集中,风格清雅,富有哲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思。
艺术造诣
林希逸兼擅绘画,被誉为画家,体现了其在艺术领域的多方面才华和广博的修养。
社会关系
亲友与往来名士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林昌言 | 曾祖 | |
王氏 | 母亲 | 林希逸之母 |
林义 | 弟弟 | |
林希道 | 从弟 | |
林泳 | 长子 | |
林海 | 族子 |
社会交游
姓名 | 关系类型 | 具体描述 |
---|---|---|
刘震孙 | 友人 | |
刘克庄 | 友人 | 与林希逸交好,曾为林希逸著作作序、祭文,林希逸亦为其作书序、祭文。 |
傅梦泉 | 友人 | |
林式之 | 门人 | 林希逸的门生,曾为林希逸相关建筑作记。 |
林胄 | 学生 | 曾从林希逸学习《易》、《春秋》。 |
文天祥 | 书信往来 | 与林希逸有书信往来。 |
欧阳守道 | 书信往来 | 与林希逸有书信往来。 |
郑清之 | 为林希逸著作作序 | 曾为林希逸的《竹溪鬳斋续集》作序。 |
方大琮 | 为林希逸著作作序/有书信往来 | 曾为林希逸著作作序,并有书信往来。 |
米友仁 | 为林希逸书画作跋 | 林希逸曾为米友仁的《摩诘看云图》作跋。 |
苏轼 | 为林希逸书画作跋 | 林希逸曾为苏轼的帖作跋。 |
黄庭坚 | 为林希逸书画作跋 | 林希逸曾为黄庭坚的帖作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