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僩

宋末元初 | 学者 · 隐士 · 三教遗逸

赵孟僩肖像
赵孟僩(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孟僩,生卒年不详,宋末元初浙江黄岩人。他是一位在乱世中经历了身份转变的特殊人物,从学者、官员,最终归隐为道士、僧人,并自号「三教遗逸」,其生平反映了当时文人在国破家亡背景下的精神探索与信仰融合。

赵孟僩早年曾游学于著名学者欧阳守道、刘辰翁之门,学识渊博。南宋末年,他被民族英雄文天祥征召入幕,参与抗元斗争,展现了其经世济民的抱负。

然而,随著南宋的覆灭,赵孟僩选择了隐逸之路。他先是成为一名道士,五年后又转为僧人。这种从儒入道、再由道入佛的转变,不仅是他个人生命历程的写照,更是宋元之际许多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与出路的缩影。他以「三教遗逸」自居,寓意其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会贯通与超然物外。

代表著作
  • 《湖山汗漫集》
主要经历
  • 曾游学于欧阳守道、刘辰翁之门
  • 被文天祥征召入仕
  • 宋亡后先为道士,后为僧人
  • 自号「三教遗逸」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生卒年不详

出生于浙江黄岩

赵孟僩,浙江黄岩人,具体生卒年份已不可考。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可见其出身皇族宗室,家世显赫。

其籍贯在宋代为黄岩,元代则为黄岩州。

具体年份不详

游学于名师之门

早年求学期间,曾游学于当时著名的学者欧阳守道和刘辰翁门下,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为其日后的学术和思想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宋末年

被文天祥征召入仕

在南宋危亡之际,民族英雄文天祥开阃浙西时,征召赵孟僩为从事,参与抗元事务。这段经历体现了赵孟僩的才学和忠诚,也使其亲历了宋朝覆灭的悲剧。

宋亡之后

隐居为道士

南宋灭亡后,赵孟僩选择了隐逸,遁入道门,成为一名道士。这反映了许多宋末文人在国破家亡后,对世俗的绝望与对精神寄托的寻求。

为道士五年后

转为僧人

在成为道士五年之后,赵孟僩又转而成为一名佛教僧人。这种从儒入道、再由道入佛的身份转变,是其思想不断探索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晚年

自号「三教遗逸」

赵孟僩晚年自号「三教遗逸」,表明他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其超然于世俗、不为新朝所用的隐逸精神。这也成为他个人标志性的称号。

主要贡献

对乱世文人精神的深刻诠释

「三教遗逸」的思想内涵

赵孟僩自号「三教遗逸」,不仅是他个人生命历程的写照,更是宋元之际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潮的具体体现。在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对三教的深入体悟,寻求精神上的超脱与慰藉,为后世研究宋元思想史提供了宝贵的个案。

乱世中的隐逸精神

赵孟僩从积极入仕到最终归隐为道士、僧人,其人生轨迹深刻反映了宋末元初文人面对王朝更迭、民族存亡时的普遍心态。他选择以隐逸的方式表达对故国的忠诚和对新朝的不合作,成为乱世中文人气节与精神独立的象征。

文学遗产

赵孟僩的诗文集《湖山汗漫集》是其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为后人研究其生平、思想以及宋元之际的文学风格提供了重要资料。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对隐逸生活的体悟和对三教哲理的思考。

与文天祥的交集

曾被文天祥征召入幕,这段经历不仅是赵孟僩个人履历上的重要一笔,也侧面反映了文天祥在艰难时局下广纳贤才、共图复兴的努力。赵孟僩与文天祥的关系,为研究宋末抗元历史提供了更多维度。

社会关系

重要人物与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身份 描述
赵子英 六世祖 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孟僩的六世祖。
欧阳守道 老师 赵孟僩早年游学时的老师之一,著名学者。
刘辰翁 老师 赵孟僩早年游学时的老师之一,著名学者。
文天祥 征召者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曾征召赵孟僩入幕为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