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异

1156-? | 理学家 · 校勘学家 · 南宋官员

曾三异肖像
曾三异(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曾三异,字无疑,号云巢先生,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校勘学家及官员。他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宋代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曾三异于1156年出生于江南西路吉州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早年通过科举入仕,于1181年考取乡贡举人。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更在学术上勤勉不辍,尤其在校勘学和理学方面贡献卓著。

曾三异曾担任承务郎、馆阁校勘、秘阁校勘、太社局令等职,负责典籍的整理与校订工作。他与当时的学术巨擘朱熹、周必大、杨万里、魏了翁等人均有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往来,是朱熹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他的学术思想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同时也注重实证与考辨。其著作《因话录》、《同话录》等,为后世研究宋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代表著作
  • 《因话录》(约1234年)
  • 《同话录》(约1234年)
  • 《新旧官制通考》
  • 《新旧官制通释》
主要学术地位
  • 朱熹学派重要成员
  • 著名校勘学家
  • 南宋理学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56年

出生于江南西路吉州新淦

曾三异出生于南宋江南西路吉州新淦(今江西省新干县),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为其日后的学术和仕途生涯奠定基础。

1181年

考取乡贡举人

通过科举考试,考取乡贡举人,正式步入仕途,开始其为官与治学并重的生涯。

未知年份

担任承务郎、馆阁校勘等职

先后担任承务郎、馆阁校勘、秘阁校勘等重要职务,负责国家典籍的整理与校订工作,展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未知年份

与朱熹等名士交流论学

与当时的理学巨擘朱熹、文学家周必大、诗人杨万里、理学家魏了翁等学术名家频繁交流,论学切磋,成为朱熹学派的重要成员。

约1234年

撰写《因话录》、《同话录》等著作

完成并传世《因话录》、《同话录》等重要著作,这些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及学术见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卒年不详

辞世

曾三异的具体卒年未有明确记载,但他的一生为南宋的学术和文化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主要成就

对南宋学术与文化的贡献

校勘学贡献

在馆阁任职期间,负责典籍的校勘整理,为宋代文献的保存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确保了珍贵古籍的准确性。

理学思想传播

作为朱熹学派的重要成员,他深入研究和传播理学思想,与朱熹多有论学往来,对理学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著述传世

撰写《因话录》、《同话录》、《新旧官制通考》、《新旧官制通释》等著作,记录当时的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及学术见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社会关系

亲属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曾敏行 父亲
徐梦莘 岳父
曾三聘 兄长
曾三英 弟弟

社会交游

  • 朱熹
    理学巨擘,曾三异为其学派成员,二人多有论学及书信往来。
  • 周必大
    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为曾三异所藏书作跋,二人亦有书信交流。
  • 杨万里
    南宋诗人,曾为曾三异所作庙碑记。
  • 魏了翁
    理学家,曾为曾三异的建筑物题咏、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