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乂

1086-1129 | 南宋忠烈名臣 · 靖康之变殉国者

杨邦乂肖像
杨邦乂(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杨邦乂(1086-1129),字希稷,谥号忠襄,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一位以身殉国的忠烈名臣。他以其坚贞不屈的气节和为国捐躯的壮举,赢得了后世的景仰。

杨邦乂生于北宋元丰九年(1086年),出身书香门第。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立志报国。于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中举人,后又于政和五年(1115年)上舍及第,正式步入仕途。

他曾出任溧阳知县等职,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治理有方,深得百姓爱戴。然而,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天下大乱,靖康之变(1126-1127年)后,宋室南迁,国家危难。杨邦乂身处乱世,心系社稷,面对金兵的入侵和南宋初年的动荡,他坚守节操,誓死不降。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杨邦乂在抗击金兵的战斗中,或在被俘后不屈而死,壮烈殉国,享年44岁。他的忠烈事迹,得到了当时及后世众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和纪念,如杨万里、周必大、叶梦得、魏了翁等都曾为其作传、祭文或祠堂记,追谥“忠襄”,以表彰其忠勇节义。

主要荣誉与评价
  • 谥号“忠襄”: 表彰其忠勇节义,为国捐躯的崇高品德。
  • 后世立祠纪念: 多地为其建立祠堂(如褒忠庙、三忠堂),供后人祭祀缅怀。
  • 名臣撰文表彰: 杨万里、周必大、叶梦得、魏了翁等著名文人、政治家皆为其撰写传记、祭文或祠堂记,对其忠烈事迹给予高度评价。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6年

出生于吉水

生于北宋元丰九年,江西吉水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接受良好教育,为日后入仕打下基础。

1110年

中举人

宋徽宗大观四年,通过科举考试中举人,初露锋芒,展现出卓越的才华。

1115年

上舍及第

宋徽宗政和五年,再次通过更高层次的考试,上舍及第,为正式步入仕途奠定坚实基础。

任溧阳知县

勤政爱民,治理地方

具体年份不详,但应在1115年之后。杨邦乂出任溧阳知县,在任期间勤勉政事,关心民生,致力于地方的安定与发展,深得百姓爱戴。

1129年

壮烈殉国

南宋建炎三年,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国家危难之际,杨邦乂坚守民族气节,在抗击金兵或乱世之中,以身殉国,享年44岁。其忠烈事迹流芳百世。

人生成就

对国家与社会的重大贡献

忠烈殉国,民族气节

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国家危难之际,杨邦乂以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誓死抵抗外敌,最终壮烈殉国,成为后世景仰的忠烈典范。

勤政爱民,地方治理

担任溧阳知县期间,他勤勉政事,关心民生,致力于地方的安定与发展,展现了优秀的行政才能和为民情怀,深受百姓爱戴。

影响深远,名垂青史

其忠勇事迹得到杨万里、周必大、叶梦得、魏了翁等众多文人名士的推崇和纪念,被追谥“忠襄”,并立祠祭祀,其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社会关系

亲友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杨同
杨杞族弟
杨振文长子
杨蔚文四子
杨炎正
杨梦信

交游与纪念

人物 关系/贡献 备注
杨万里为其撰写墓志铭、行状南宋著名诗人,杨邦乂族人
游九言为其作哀辞
周必大为其诗帖作跋,为庐陵县三忠堂作记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叶梦得为其撰写祭文、褒忠庙记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魏了翁为其撰写祠堂记南宋著名理学家、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