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鲠

1036-1098 | 北宋官员 · 学者

潘鲠肖像
潘鲠(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潘鲠(1036-1098),字昌言,北宋长乐(今福建长乐)人。他是一位在北宋时期兼具官员与学者身份的重要人物。

潘鲠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师从著名学者周希孟,深受其学说影响。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曾先后担任蕲水县尉、和州防御推官、瑞昌县令、吉州军推、汉阳军监酒等地方官职,后又授奉议郎、宣德郎等京官。

他不仅在政务上有所建树,更是一位勤于著述的学者,其著作涵盖经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研究北宋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潘鲠于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逝世,享年63岁。

代表著作
  • 《文集》(三十卷)
  • 《易要义》(三卷)
  • 《春秋断义》(十二卷)
  • 《春秋讲义》(十五卷)
主要荣誉
  • 宋神宗元丰二年进士
  • 北宋知名官员与学者
  • 受业于周希孟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36年

出生于长乐

潘鲠出生于北宋长乐(今福建长乐),字昌言。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早年

师从周希孟

潘鲠师从著名学者周希孟,学问日进,深受其学说影响,成为周希孟学派的重要成员。

1079年

登进士第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潘鲠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开启了他的官员生涯。

任职期间

历任地方与京官

潘鲠在仕途上表现出色,先后担任蕲水县尉、和州防御推官、瑞昌县令、吉州军推、汉阳军监酒等地方官职,政绩卓著。后又授奉议郎、宣德郎等京官。

著述生涯

勤于著述,成就斐然

在为官之余,潘鲠勤于著述,完成了《文集》(三十卷)、《易要义》(三卷)、《春秋断义》(十二卷)、《春秋讲义》(十五卷)等重要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造诣。

1098年

逝世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潘鲠逝世,享年63岁。

主要贡献

对北宋社会与文化的贡献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潘鲠在各地任职期间,勤政爱民,处理政务,维护地方安定,为北宋的治理贡献力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学术造诣深厚,著述丰富

他在经学和文学方面均有深厚造诣,通过《易要义》、《春秋断义》等著作,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师承与学派影响

师从周希孟,是其学派的重要成员,体现了北宋时期士人求学问道、传承学术的风气,对学派思想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社会关系

亲友与师友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潘吉甫 曾祖
潘草 父亲
潘整 从兄弟/堂兄弟
潘大临 长子
潘大观 次子

师友关系

姓名 关系类型 描述
周希孟 老师/学派成员 潘鲠的老师,潘鲠是其学派的重要成员。
张耒 友人/同僚 著名文学家,曾为潘鲠撰写墓志铭及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