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杨大法(字元范),南宋时期著名官员、理学家。他以进士入仕,历任多职,官至华文阁待制。他与理学大师朱熹交游甚密,对《易经》有深入研究,著有《易说》。其生平后期曾卷入庆元党禁,展现了士大夫的铮铮风骨。
杨大法,武义(今浙江武义)人。生卒年不详,但其生平主要活动于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时期。他于淳熙二年(1175年)登进士第,是武义县首位进士,自此步入仕途。
杨大法在为官期间,曾担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言官之职,以正直敢言著称。后又历任侍讲、国子监祭酒等教育要职,对当时的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曾知镇江府事,治理地方有方。晚年官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华文阁待制。然而,在南宋庆元党禁期间,他因坚持道义而受到牵连,最终乞祠致仕,以华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
代表著作
- 《易说》
主要荣誉
- 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
- 官至华文阁待制
- 与朱熹交游的理学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武义人
杨大法,字元范,南宋武义(今浙江武义)人。其生平主要活动于南宋孝宗、光宗、宁宗时期。
登进士第
杨大法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考中进士,成为武义县首位进士,正式踏入仕途。
担任监察御史等职
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等职,以言官身份直言进谏,匡扶朝政,展现其正直敢言的品格。
历任侍讲、国子监祭酒
历任侍讲、国子监祭酒等教育要职,在教育和学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儒学发展。
知镇江府事
任镇江府知府,期间政绩显著,治理地方有方,深受百姓爱戴。
官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
在仕途上不断晋升,官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显赫一时。
与理学大师朱熹往来密切
与理学大师朱熹交游甚密,两人之间诗文往来频繁,共同探讨学问,深化理学思想。
撰写《易说》
撰写《易说》一书,阐发其对《易经》的理解和见解,成为其重要的学术代表作,对后世易学研究产生影响。
卷入庆元党禁
南宋庆元党禁(1195-1200年)期间,杨大法因坚持理学道义而受到排挤和打击,被列入“伪学”之籍,被迫乞祠致仕。
逝世
杨大法晚年以华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著名学者程大昌曾为其作墓志铭,推测其逝世时间不晚于1205年。
人生成就
对南宋社会和学术的贡献
为官清廉,直言敢谏
作为武义首位进士,其仕途生涯中担任多项重要官职,尤其在御史台任职期间,以正直敢言著称,维护朝纲。
理学贡献,交游朱熹
深研理学,著有《易说》,并与理学大师朱熹有深厚交情,诗文往来频繁,对理学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有所贡献。
地方治理,政绩显著
曾知镇江府事,在地方治理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为当地百姓谋福祉,留下良好政声。
社会关系
与同时代人物的交往
重要交游人物
-
朱熹
理学大师,与杨大法交游甚密,诗文往来频繁,共同探讨学问。
-
程大昌
著名学者,曾为杨大法撰写墓志铭,其逝世年份(1205年)可作为推断杨大法去世时间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