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郭逵(1022-1088),字仲通,谥忠穆,北宋洛阳人。他以军功起家,历任多地军政要职,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是北宋中后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家和边防名将。
郭逵出身将门,其祖先为巨鹿郡郭氏,宋初迁至开封,后因亲属葬于河南洛阳县而定居于此。他以军功入仕,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是北宋中后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家和边防名将。
郭逵一生戎马,智勇兼备,在对西夏和交趾的战事中屡建奇功,为维护宋朝边境安宁和国家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治军严明,爱惜士卒,深得军民拥戴,被誉为“忠穆公”。
代表著作
- 《五原集》
- 《奏议(郭逵):五十卷》
- 《对境图释:五卷》
- 《节制集:五卷》
- 《兰江集》
主要荣誉
- 谥号:忠穆
- 封爵:巨鹿郡开国公
- 追赠:雄武军节度使
- 官职:同签书枢密院事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洛阳
郭逵出生于北宋洛阳,祖籍巨鹿,后因家族迁徙而定居洛阳。他出身将门,为日后戎马生涯奠定基础。
以军功入仕
其兄长郭遵在对西夏战事中阵亡,郭逵因此以军功补授三班奉职,隶属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麾下,开启了他的军事生涯。
镇戎军任职
任镇戎军军事判官,兼泾原路驻泊兵马都监,开始在西北边防要地担任重要职务,积累边防经验。
知澧州军州事
知澧州军州事,兼荆湖北路兵马钤辖,在南方地区也担任了重要的军事行政职务。
擢升枢密院事
擢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兼陕西路宣抚使,进入国家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参与制定军事战略和边防政策。
知延州军州事
知延州军州事,在西北边防重镇延州任职,继续为宋朝的边境安宁贡献力量。
任宣徽南院使
判京兆府军府事,后任宣徽南院使,进一步巩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知秦州军州事
知秦州军州事,后任雄武军节度观察留后,继续在边防要地发挥作用。
判潭州军州事
判潭州军州事,继续在地方担任重要军政职务。
知河中府军府事
知河中府军府事,兼庆州观察使,晚年仍活跃于军政一线。
逝世,享年67岁
郭逵逝世于任上,享年67岁。朝廷追赠雄武军节度使,谥号“忠穆”,以表彰其一生为国尽忠的功绩。
主要功绩
对北宋的重大贡献
平定边患
郭逵在西北边境与西夏的长期对峙中,多次指挥战役,有效遏制了西夏的侵扰。尤其在对交趾(今越南北部)的战争中,他率军深入,平定叛乱,维护了宋朝的西南边疆稳定。
卓越军事才能
他在军事上注重实效,善于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战术,尤其在边防部署和军需保障方面有独到见解,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和战略才能。
国家重臣
官至同签书枢密院事,参与国家最高军事决策,对宋朝的军事战略和边防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北宋中后期一位举足轻重的军事家。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关联人物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郭斌 | 父亲 | |
郭遵 | 兄长 | 军官,在西夏攻击延州时阵亡。 |
郭忠谏 | 儿子 | |
郭忠孝 | 三子 | |
胡士修 | 女婿 | 胡(1)苏的孙子或侄孙。 |
吕昭问 | 女婿 | |
钱荛 | 女婿 | |
郭见义 | 曾孙 |
重要关联人物
-
范仲淹
郭逵曾隶属其麾下,受其勉励。
-
范祖禹
曾为郭逵撰写《左卫上将军郭公墓志铭》。
-
冯时行
曾为郭逵事迹作《书郭秦公事实后》书跋。
-
李廌
曾为郭逵祠堂作《郭宣徽祠堂记》。
-
范纯仁
曾为郭逵作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