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李舜臣(生卒年不详),字子思,号隆山,宋代井研(今四川井研县)人。他以学识渊博、品行高洁著称,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官员和学者。
李舜臣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登进士第,步入仕途。他曾担任宗正寺主簿等职,负责宗室事务。其后,他因其卓越的学识和贡献,被追赠为太师、知德兴县事等显赫官职,足见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李舜臣不仅在官场有所建树,更是一位勤于著述的学者。他留下了《江东十鉴》、《群经义》、《镂玉余功录》等多部著作,其中《江东十鉴》成书于1199年,反映了他对时政和历史的深刻洞察。他的作品为后世研究宋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代表著作
- 《江东十鉴》(1199)
- 《群经义》
- 《镂玉余功录》
- 《文集(李舜臣)》
- 《书小传》
主要荣誉
- 追赠太师
- 追赠知德兴县事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井研
李舜臣,字子思,号隆山,籍贯井研(今四川井研县)。其生卒年不详,但根据其入仕及著作年份推断,约生活于南宋时期。
井研,古称“研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登进士第
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展现其卓越的学识和才华。
担任宗正寺主簿
李舜臣曾被正授为宗正寺主簿,负责管理皇族事务,处理宗室的户籍、婚丧、俸禄等事宜,是朝廷的重要官员。
著述传世
李舜臣勤于著述,留下了《群经义》、《镂玉余功录》、《文集(李舜臣)》、《书小传》等多部作品,展现其在经学、史学等领域的深厚造诣。
《江东十鉴》成书
其重要著作《江东十鉴》于1199年完成,该书可能对江东地区的历史、地理或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论述,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追赠太师、知德兴县事
李舜臣逝世后,因其生前功绩和学问,被朝廷追赠为太师、知德兴县事等显赫官职,这是对他在宋代社会贡献的最高肯定。
学术与仕途成就
对宋代社会的重要贡献
学识渊博,著述丰硕
李舜臣在经学、史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著有《江东十鉴》、《群经义》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宋代学术思想的发展有所贡献。
清正为官,服务宗室
他通过进士入仕,曾担任宗正寺主簿,负责宗室事务,体现了其在官场上的能力和清廉作风,为维护皇族秩序做出了贡献。
桃李满天下
李舜臣不仅自身学问高深,更注重教育后辈,培养了如李惟正、李维正等优秀学生,为宋代的人才培养贡献了力量。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社会交往
家庭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李发 | 父亲 | |
某氏 | 母亲 | 李性传祖母 |
某氏 | 妻子 | 李舜臣之妻 |
李心传 | 长子 | |
李道传 | 次子 | |
李性传 | 三子 | |
某氏 | 祖母 | 李性传曾祖母 |
某氏 | 子妇 | 李性传之妻 |
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类型 | 相关描述 |
---|---|---|
李惟正 | 学生/教授 | 不懈晨夕,长游成都府学,受知于李舜臣、杨辅。绍熙四年进士。 |
李维正 | 学生 | |
楼钥 | 题咏/记 | 曾为“李氏思终亭”作记,收录于《攻媿集》。 |
周必大 | 题咏/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