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邺

唐朝 · 宰相 · 诗人

刘邺肖像
刘邺(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刘邺(?-880),字汉藩,唐朝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祖籍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他是唐末著名的宰相、文学家和诗人。

刘邺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并经荐举入仕。他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判度支等要职,逐渐步入朝廷核心。

在唐懿宗、僖宗时期,刘邺两度拜相,分别于咸通十二年(871年)和咸通十四年(873年)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朝廷重要的决策者。他曾兼任左仆射、淮南节度使,并出任扬州刺史,在地方治理方面也展现出卓越才能。

刘邺工于文辞,诗作流传,有《刘邺集》、《从事》、《甘棠集》等著作。他为官期间,正值唐末藩镇割据、农民起义频发之际,他尽力维护朝纲,稳定局势,对唐朝的延续起到了一定作用。

代表著作
  • 《刘邺集》
  • 《从事》
  • 《甘棠集》
主要身份与荣誉
  • 唐朝宰相
  • 进士出身
  • 著名诗人、文学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年份不详

生于京兆长安

刘邺,字汉藩,籍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一说祖籍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其早年经历不详,但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并经荐举入仕,显示出其卓越的才华和学识。

860年 (大中十四年)

初入仕途,任左拾遗

刘邺被任命为左拾遗,开始其漫长的仕途生涯。左拾遗是谏官之一,负责规谏皇帝的过失,对朝政有监督之责。

约867年 (咸通年间)

担任翰林学士、尚书郎中、知制诰

在此期间,刘邺历任翰林学士、尚书郎中、知制诰等职。翰林学士负责起草诏令,是皇帝的近臣,显示其文学才能和政治地位的提升。

870年 (咸通十一年)

升任翰林承旨学士

进一步升迁为翰林承旨学士,地位更为显赫,成为皇帝的重要顾问和机要秘书。

871年 (咸通十二年)

首次拜相,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邺首次被任命为宰相,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礼部尚书、判度支。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开始参与国家最高层决策。

873年 (咸通十四年)

再次拜相,兼任左仆射、淮南节度使

刘邺再次被任命为宰相,并兼任左仆射和淮南节度使。左仆射是三省长官之一,淮南节度使则掌管一方军政大权,显示其权势之重。

874年 (乾符元年)

出任扬州刺史

刘邺被外放为扬州刺史,治理地方。扬州在唐代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其治理能力在此得到体现。

879年 (乾符六年)

调任凤翔府刺史(未赴任),再任左仆射

刘邺被调任凤翔府刺史,但未赴任,同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可见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880年 (广明元年)

逝世

刘邺于广明元年(880年)逝世。他的一生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后期,为维护唐朝的统治做出了贡献。

主要成就

对唐朝的贡献与影响

政治贡献

刘邺两度拜相,在唐末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中,作为宰相尽力维护朝纲,稳定国家局势,为唐朝的延续争取了时间。

文学成就

刘邺工于文辞,诗作流传至今,是唐末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地方治理

担任扬州刺史期间,刘邺展现出卓越的地方治理能力,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姓名 关系 备注
刘三复 父亲
儿子
刘希 儿子
刘覃 儿子
薛能 交往 收到其赠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