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传

1167-1244 | 史学家 · 校勘学家

李心传肖像
李心传(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李心传(1167年—1244年),字伯微,又字微之,号秀岩,南宋陵州井研(今四川井研)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校勘学家,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史料考证,对南宋历史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心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他毕生致力于史学研究,尤其对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和编纂。其代表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研究南宋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他不仅是一位史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校勘学家,对文献的真伪辨析和文字校订有着极高的造诣。李心传的史学思想强调实录、求真,反对虚美隐恶,为后世史学研究树立了典范。

代表著作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20卷,乙集20卷)
  • 《道命录》(5卷)
  • 《旧闻证误》(15卷)
  • 《学易编》(5卷)
主要社会地位
  • 史学家
  • 校勘学家
  • 南宋官员(曾任尚书省工部侍郎、史馆校勘等职)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67年

出生于陵州井研

李心传出生于南宋陵州井研(今四川井研),字伯微,号秀岩。其父李舜臣。

约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潜心治学,开始史学编纂

早年即致力于史学研究,广泛搜集史料,为日后编纂巨著奠定基础。

1226年

入仕为官

通过特旨恩赐出身或贤良方正科入仕,开始其仕途生涯。

具体年份不详

担任史馆校勘

曾任史馆校勘等职,利用职务之便接触大量珍贵史料,为其史学著作的撰写提供了便利。

具体年份不详

出任尚书省工部侍郎

曾担任尚书省工部侍郎等重要官职,显示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1244年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主要著作完成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巨著于此年前后完成,成为其史学成就的巅峰。

1244年

逝世,享年78岁

李心传于淳祐四年(1244年)逝世,享年78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学术成就

对南宋史学的重要贡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这部200卷的编年体史书,详细记载了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至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近百年的历史。李心传广泛搜集史料,考证严谨,对史实辨析精微,是研究南宋历史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之一。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分为甲集20卷、乙集20卷,内容涵盖南宋朝野的典章制度、风俗民情、人物轶事等,是对《系年要录》的补充和深化。其记载丰富,多为他书所不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严谨的史学考证方法

李心传在史学研究中注重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他广泛搜集官方档案、私人笔记、碑刻等多种史料,并进行比对、辨析,纠正了前人史书中的诸多谬误,开创了南宋史学考证的新风。

校勘学贡献

作为一位杰出的校勘学家,李心传对古籍文献的整理和校订贡献巨大。他通过对不同版本文献的细致比对,订正讹误,确保了史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交游人物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李舜臣 父亲
李道传 兄长
李献可 儿子(含过继嗣子)

交游人物

姓名 关系类型 备注
魏了翁 友人/书信往来 曾致书李心传,李心传亦有答书
虞刚简 友人
范仲黼 友人
高斯得 有书序、书跋由李心传所作
员兴宗 李心传曾为其著作作序
黄干 书信往来 曾致书李心传,李心传亦有答书
刘宰 书信往来 李心传曾致书刘宰
洪咨夔 书信往来 李心传曾致书洪咨夔
吴泳 书信往来 李心传曾收到吴泳的答书
王德文 书信往来 李心传曾致启给王德文
楼钥 建筑题咏 李心传曾为其父李舜臣的“思终亭”作记
徐元杰 某事由李心传所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