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非

1082-1144 | 宰相 · 忠靖公

朱胜非肖像
朱胜非(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朱胜非(1082-1144),字藏一,谥忠靖,北宋末至南宋初著名宰相。他历经靖康之变,在南宋初年力挽狂澜,为政权的稳定和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胜非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亦有蔡州(今河南汝南)之说。他于1103年考入上舍及第,正式踏入仕途。在北宋末年动荡的局势中,他逐渐崭露头角。

靖康之变后,朱胜非追随宋高宗南渡,在南宋初年多次担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成为高宗朝的重要股肱之臣。他曾临危受命,平定苗傅、刘正彦之乱,保护了宋高宗,稳定了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权。其政治生涯复杂而多变,曾与秦桧等权臣有过政见冲突,但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绍兴十四年(1144年)去世,享年63岁,获谥“忠靖”。

代表著作
  • 《秀水闲居录》(1144)
主要荣誉与封号
  • 谥号:忠靖
  • 封号:鲁国公、魏国公
  • 官职:观文殿大学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2年

出生于吴县

生于北宋元丰五年,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字藏一。其家族世代书香,为他日后步入仕途奠定了基础。

1103年

上舍及第,步入仕途

通过科举考试,考入上舍及第,正式开始其漫长的官宦生涯。

1128年

任尚书省右丞

在南宋初年动荡的局势中,被任命为尚书省右丞,开始担任朝廷要职。

1129年

首次拜相,平定苗刘之乱

首次被任命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并兼任御营使。同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朱胜非临危受命,果断平定叛乱,保护了宋高宗,稳定了南宋政权,功勋卓著。

1131年

任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兼知江州

担任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并兼任江州(今江西九江)知州,负责地方军政事务。

1132年

再拜宰相,知绍兴府

再次被任命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并兼任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知府,加左宣奉大夫。

1134年

卸任宰相职务

因政局变动,卸去宰相职务,但仍担任其他重要官职。

1138年

知宣州军州事

担任宣州(今安徽宣城)知州,继续为地方治理贡献力量。

1144年

逝世,获谥“忠靖”

于南宋绍兴十四年去世,享年63岁。朝廷追赠其“忠靖”谥号,以表彰其对国家的忠诚和贡献。

主要政绩

对南宋政权的重大贡献

平定苗刘之乱

在南宋初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朱胜非临危受命,担任御营使,果断平定叛乱,保护了宋高宗,稳定了朝局,为南宋政权的延续立下汗马功劳。

辅佐高宗,稳定南宋

多次担任宰相,在南宋初年风雨飘摇之际,积极辅佐宋高宗,处理军政要务,为南宋的重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展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地方治理经验丰富

曾任洪州、江州、绍兴府、宣州等地知州或知府,在地方任职期间,注重民生,维护社会秩序,展现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对地方发展的贡献。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交往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张邦昌 岳父 北宋末年宰相,曾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
朱夏卿
朱商卿
朱择善
朱俯
朱冠卿 从子/侄子

重要交往与事件

  • 曾被胡寅弹劾。
  • 曾推荐仲并、刘彦弼。
  • 与秦桧政见不合,遭到其反对/攻讦。
  • 遭到江跻的反驳/攻讦。
  • 胡安国曾拒绝在其主政期出仕。
  • 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保护宋高宗。
  • 相关文献提及:汪应辰、孙觌、曹勋曾为其事迹作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