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谥号文靖,福建崇安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也是朱熹的早期老师和重要引路人之一。
刘子翚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刘韐亦为名臣。他早年曾通过恩荫入仕,担任殿中省尚衣奉御、通判、转运司判官等职。然而,在他三十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刘子翚因哀痛过度,毅然辞官归隐,迁居武夷山,从此潜心学问,以讲学授徒为乐。
在武夷山期间,他与胡宪、刘勉之等理学同道交游甚密,共同探讨儒家经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朱松(朱熹之父)是挚友,朱松临终前将年幼的朱熹托付给他和兄长刘子羽。刘子翚对朱熹悉心教导,引导其进入理学之门,对朱熹日后成为一代宗师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子翚的学问博大精深,尤精于《易》学,其诗文亦清新典雅,有《屏山集》传世。他以其高洁的品格、深厚的学养和对后学无私的提携,赢得了时人的广泛尊敬,被誉为“屏山先生”。
代表著作
- 《屏山集》
- 《刘屏山先生圣传论》
主要荣誉
- 文靖(谥号)
- 被誉为“屏山先生”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福建崇安
刘子翚出生于福建崇安一个官宦世家,其父刘韐亦为南宋名臣。
与陆氏成婚
十八岁时,刘子翚与陆氏(岳父陆寘之女)成婚。
妻子陆氏去世
妻子陆氏不幸去世,年仅二十四岁。
辞官隐居武夷山
父亲刘韐去世,刘子翚因哀痛过度,毅然辞去官职,迁居武夷山,从此潜心学术,以讲学授徒为乐,开启了隐士生涯。
教导朱熹
挚友朱松去世,临终前将年幼的朱熹托付给刘子翚及其兄刘子羽。刘子翚对朱熹悉心教导,引导其进入理学之门,对朱熹日后成为一代宗师产生了深远影响。
去世
刘子翚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主要成就
对南宋理学与文化的重要贡献
理学传承与发展
作为朱熹的早期启蒙者和重要引路人,刘子翚在理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与胡宪、刘勉之等同道共同研习儒学,为朱熹的学术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隐居讲学,桃李满天下
辞官归隐后,刘子翚在武夷山设立书院,广收门徒,潜心讲学。他的学生中不乏后来的著名学者,如朱熹、欧阳光祖、刘懋、黄铢等,对南宋理学学派的形成与壮大贡献卓著。
文学成就
刘子翚的诗文清新典雅,有《屏山集》传世,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洁的品格。其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研究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
刘韐 | 父 |
陆氏 | 妻 |
刘子羽 | 兄 |
陆寘 | 岳父 |
刘珙 | 侄子 |
刘玶 | 侄子/嗣子 |
刘学箕 | 孙 |
吕氏 | 嗣母 |
社会交游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朱熹 | 学生/友人 | 理学集大成者,受刘子翚启蒙 |
胡宪 | 友人/同道 | 理学名家 |
刘勉之 | 友人/同道 | 理学名家 |
朱松 | 友人 | 朱熹之父,临终托孤 |
欧阳光祖 | 学生 | |
刘懋 | 学生 | |
黄铢 | 学生 | |
宋翔 | 欣赏者 | 曾称赞其诗作 |
詹朝倚 | 诗社成员 | |
释宗杲 | 友人 | 有书信往来 |
苏云卿 | 为其作传 | |
翁挺 | 为其作祭文 | |
翁彦深 | 为其作祭文 | |
司马光 | 为其篆刻 | |
方回 | 评论其著作 | |
虞集 | 为其书院作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