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载

948-1000 | 北宋武将 · 地方官员

吴元载肖像
吴元载(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吴元载(948-1000),字咸熙,北宋阳曲(今山西阳曲)人,后籍贯开封。他是一位杰出的武将和地方官员,以其在边疆治理和严明执法方面的卓越表现而闻名。

吴元载在宋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曾任西上合门使、知秦州、知成都府等要职。他以果敢的作风和对法纪的坚持,有效维护了地方秩序,打击了豪强势力,赢得了百姓的赞誉。

其一生致力于为国效力,无论是在军事边防还是地方行政管理上,都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忠诚。尽管晚年因成都府之乱受到牵连,但其对北宋初年社会稳定和地方治理的贡献不容忽视。

籍贯与出生
  • 祖籍:阳曲(今山西阳曲)
  • 籍贯:开封(今河南开封)
  • 出生:948年
主要官职
  • 西上合门使
  • 知秦州军州事
  • 知成都府军府事
  • 左卫将军(致仕)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48年

出生于阳曲

吴元载出生于阳曲(今山西阳曲),后籍贯开封。早年经历不详,但其父吴廷祚为宋初重要将领,家世显赫。

960年

初入仕途

宋建隆元年(960年),授将仕郎、右春坊太子通事舍人,正式踏入仕途。

963年-964年

任职地方军务

建隆三年(963年),补充秦州衙内都指挥使。乾德二年(964年),补充永兴军衙内都指挥使,开始在地方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971年

获授东头供奉官

开宝四年(971年),获授东头供奉官,官职逐渐提升。

978年

出使契丹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补充合门祗候,并借西上合门使身份,充契丹国正旦国信使,展现其外交能力。

980年

任都巡检使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授扬楚八州四军都巡检使,负责地方巡查和军事防卫。

984年

知陕州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擢为西上合门副使,出知陕州,开始担任地方主官。

986年

知秦州,严惩豪强李益

雍熙三年(986年),徙知秦州,兼管界沿边都巡检使。任内,果断逮捕并处决了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豪强李益,维护了地方秩序,深得民心。

988年

迁西上合门使

端拱元年(988年),迁西上合门使,并检校司空,官职进一步提升。

991年

知成都府

淳化二年(991年),加领富州刺史,并授知成都府事,兼管内桥道事。在蜀地,他曾试图禁止当地奢侈风气,但因手段严厉,引发部分怨言。

993年

遭遇王小波之乱

淳化四年(993年),在知成都府任上遭遇王小波、李顺起义。因未能及时平定叛乱,成都失守,吴元载受代归阙。

994年

被弹劾,遭贬谪

淳化五年(994年),因李益之子李仕衡(时任华州通判)的弹劾,被责授郢州团练副使,仕途受挫。

996年

移单州

至道二年(996年),移单州团练副使。

997年

致仕

至道三年(997年),因病授左卫将军致仕,并加金紫光禄大夫、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南阳郡开国侯等荣衔。

1000年

逝世

咸平三年(1000年),吴元载逝世,享年五十三岁。归葬于西京洛阳县平乐乡张阳村。

主要成就

对北宋初年的贡献

严明执法,打击豪强

在知秦州任内,吴元载果断逮捕并处决了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豪强李益,维护了地方秩序和百姓利益,展现了其铁腕治吏的决心和能力。

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

历任陕州、秦州、成都府等地知州,积累了丰富的行政和军事管理经验。尽管在成都府任上遭遇变故,但其在多地主政的经历体现了其治理才能。

边疆巡检与外交能力

曾任扬楚八州四军都巡检使,负责边防巡查。此外,作为契丹国信使出使契丹,展现了其在军事和外交领域的综合能力。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亲友

姓名 关系 备注
吴廷祚 永兴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二品、赠燕王
刘承渥 女婿 寄班右侍禁,建宁军节度觐察留后刘太傅之子
吴昭睿 长子 不仕,早亡
吴昭明 次子 左班殿直
吴昭矩 三子 将仕郎,守广文馆助教
吴昭用 四子 未仕
吴天水哥 五子 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