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吕好问,字舜徒,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名门,官至尚书右丞,在宋室南渡后,为稳定政局、恢复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吕好问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出生于寿州(一说开封),是北宋名相吕公著的曾孙、著名学者吕希哲之子,出身显赫的吕氏家族。他以恩荫入仕,凭借其卓越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在动荡的时代中崭露头角。
他历任多职,包括知袁州、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等。靖康之变后,他随宋室南渡,在南宋初年担任尚书右丞等要职,辅佐高宗皇帝,为稳定新政权、恢复社会秩序、抵御金兵入侵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清廉正直、敢于直谏著称,深受时人敬重。
吕好问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亦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其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他于绍兴元年(1131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其曾孙吕祖谦为其撰写传记,可见其家族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主要官职
- 尚书省右丞
- 资政殿学士
- 御史中丞
- 知袁州、知宣州
社会地位
- 宰执
- 东平郡王
-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寿州(或开封)
北宋治平元年,吕好问出生于显赫的吕氏家族,祖父为名相吕公著,父亲为著名学者吕希哲。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恩荫入仕,历任地方官职
凭借家族恩荫进入仕途,初期担任磨勘诸路提点刑狱司等职,后出任知宣州等地方官员,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
任知袁州
出任袁州知州,在地方治理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南渡后任尚书省右丞
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渡,被任命为尚书省右丞,位列宰执,成为南宋初期高宗皇帝的重要辅臣,为新政权的建立与稳定贡献良多。
担任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等要职
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等重要职务,以其清廉正直、敢于直谏的品格,赢得了朝野的尊重。
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于南宋绍兴元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后葬于武义。
主要贡献
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稳定南宋政局
在靖康之变后,随宋室南渡,位列宰执,积极参与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为南宋的初期稳定做出了关键贡献。
清正廉洁与直谏
以其正直的品格和敢于直言的勇气闻名,多次向皇帝进谏,体现了宋代士大夫的风骨,对维护朝纲起到了积极作用。
家族荣耀与传承
作为吕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承袭了家族的学术与政治传统,其曾孙吕祖谦为其撰写传记,彰显了其在家族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关联人物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
吕公著 | 祖父 |
吕希哲 | 父 |
吕切问 | 弟 |
王氏 | 妻子 |
吕本中 | 长子 |
吕揆中 | 次子 |
吕弸中 | 三子 |
吕用中 | 四子 |
吕忱中 | 五子 |
吕文中 | 从子;姪子 |
吕坦中 | 族子 |
吕祖恕 | 曾孙; 重孙 |
重要关联人物
- 吕祖谦 曾孙,为其撰写传记《东莱公家传》
- 吕本中 长子,为其作墓志铭
- 李宏、尹焞 曾推荐吕好问
- 蔡卞 曾反对/不支持吕好问的政策
- 田腴 曾从吕好问学,或受其礼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