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南仲

约1052-1127 | 北宋末至南宋初官员 · 政治家

耿南仲肖像
耿南仲(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耿南仲(约1052-1127),字晞道,北宋开封人。他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官至门下侍郎、尚书省左丞等高位,是宋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学者。

耿南仲早年通过科举入仕,以其才学和政绩逐渐获得擢升。他曾担任太子右庶子、亲王府侍讲等职,负责皇室教育,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在北宋末年风雨飘摇之际,他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参与了对金的议和事务,在国家危难之时承担重任。

耿南仲在政治上与当时的宰相李纲、吴敏等人存在政见分歧,反映了北宋末年朝堂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和路线之争。除了政治生涯,耿南仲在学术上也有所建树,著有《周易新讲义》,体现了他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

代表著作
  • 《周易新讲义》
主要官职
  • 门下侍郎
  • 尚书省左丞
  • 太子右庶子
  • 宝文阁直学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约1052年

出生于北宋开封

耿南仲,字晞道,籍贯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具体生卒年不详,但其活跃年代主要集中在北宋末至南宋初。

1082年

登进士第

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身份,正式进入仕途,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基础。

1111年

任太子右庶子、尚书省礼部司员外郎

开始在朝中担任要职,曾负责皇室教育,并兼任礼部司员外郎,参与国家典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1126年-1127年

升任门下侍郎,参与对金议和

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的危急时刻,耿南仲被任命为门下侍郎,位列宰执,成为朝廷核心成员。他曾与聂昌一同奉诏出使金营,参与对金的议和事务,试图挽救危局。

"金人再议和,割两河,诏耿南仲及昌报聘,至绛,绛人闭壁拒之。" —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

具体年份不详

著《周易新讲义》

耿南仲在繁忙的政治生涯之余,致力于学术研究,著有《周易新讲义》,展现了其深厚的经学功底和对《周易》的独到见解。

主要贡献

对宋代政治与学术的影响

位列宰执,参与国事

耿南仲官至门下侍郎、尚书省左丞等高位,是北宋末年朝廷的重要决策者之一。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参与了对金的议和,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学研究,著书立说

他著有《周易新讲义》,不仅是其个人学术成就的体现,也为后世研究《周易》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丰富了宋代的经学思想。

政治风骨,直言不讳

尽管身居高位,耿南仲在政治上与李纲、吴敏等同僚存在政见分歧,这反映了他作为一名官员的独立思考和政治立场,是北宋末年复杂政治生态的缩影。

社会关系

家族与同僚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耿延禧

社会交往

姓名 关系 备注
李纲 政见不合 初南仲自谓事帝东宫,首当柄用,而吴敏、李纲越次居己上,心不能平,因每事异议。
吴敏 政见不合 与李纲情况类似,耿南仲对其位居自己之上心存不满,常有异议。
聂昌 同僚 曾与耿南仲一同奉诏出使金营,参与对金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