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裴德舆(988年—1054年),字载之,北宋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迁居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最终定居开封。他通过恩荫入仕,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官,一生历任多职,为官清廉,政绩显著。
裴德舆的仕途生涯始于恩荫,这在宋代是官员入仕的重要途径之一。他先后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包括太常寺奉礼郎、大理寺评事、光禄寺丞等京官,以及和州监酒、河中府通判、英州刺史等地方官职。尤其在1035年至1036年间,他曾担任同州和陕州的知州,负责地方行政与军事事务,展现了其治理能力。
裴德舆在任期间,勤勉尽责,为北宋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北宋时期文官阶层的典型职业轨迹和生活面貌。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88年
出生于闻喜
裴德舆出生于北宋闻喜(今山西闻喜),字载之。
早年
迁居河中府
裴德舆家族迁居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此后河中府成为其主要居住地。
入仕
通过恩荫入仕
裴德舆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任职期间
历任京官与地方要职
裴德舆在仕途上多有调动,曾任太常寺奉礼郎、大理寺评事、光禄寺丞等京官,也曾外放担任和州监酒、河中府通判、英州刺史等地方官职。
1035年-1036年
知同州、陕州军州事
在此期间,裴德舆先后担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和陕州(今河南陕县)的知州,负责地方行政与军事事务。
1054年
逝世
裴德舆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逝世,享年67岁。其墓志铭由著名文人沈遘撰写。
仕途生涯
裴德舆的主要任职
京官任职
曾任太常寺奉礼郎、大理寺评事、光禄寺丞、洛苑使等中央官职,参与朝廷政务。
地方治理
外放担任和州监酒、河中府通判、英州刺史,以及同州、陕州知州,在地方施展抱负,治理民生。
恩荫入仕
通过恩荫制度进入仕途,体现了宋代官员选拔的多样性,也反映了其家族的地位。
社会关系
裴德舆的亲友与重要关联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裴丽正 | 父亲 | |
杨谔 | 女婿 | |
裴士禹 | 儿子 | 唯一幸存的儿子 |
重要关联
-
沈遘
著名文人,为裴德舆撰写了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