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子俨

生卒年不详 | 南宋官员 · 特奏名进士

潘子俨肖像
潘子俨(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潘子俨(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长乐人,以特奏名进士身份步入仕途,成为一名文官。

潘子俨的生平具体细节记载不多,但根据史料,他籍贯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活跃于南宋时期。在宋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特奏名”则是科举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旨在为那些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的士人提供入仕机会,以示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恩典。

潘子俨于1202年通过特奏名进士科举入仕,这表明他具备一定的学识和才华,尽管未能通过常规的进士考试,但其能力仍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作为一名文官,他参与了宋代的国家治理,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入仕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的灵活性和多元化,以及对不同背景士人的吸纳能力。潘子俨的家族在当地亦有一定影响力,其父潘怀英、伯叔父潘冠英、兄长潘子仪等家族成员均有记载。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生卒年不详

籍贯长乐

潘子俨为南宋时期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长乐在宋代是重要的沿海地区,文化昌盛。

1202年

特奏名进士入仕

潘子俨于此年通过特奏名进士科举入仕,成为南宋时期的一名文官。特奏名是宋代科举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旨在选拔那些虽屡试不第但学识优良的士人。

这一制度体现了宋代对人才的广泛吸纳和对士人的优待。

主要成就

对社会和家族的贡献

通过特奏名进士入仕

潘子俨通过特奏名进士科举入仕,成为南宋文官,这不仅是他个人学识的体现,也反映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多元化与对人才的广泛吸纳。他的入仕为家族带来了荣耀,并为社会治理贡献了力量。

社会关系

潘子俨的亲友信息

姓名 关系
潘怀英
潘冠英 从父/伯叔父
潘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