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栗

字宽夫,谥简肃 | 宋代理学家 · 官员

林栗肖像
林栗(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林栗(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南宋时期),字宽夫,一字黄中,谥简肃,福清(今福建福清)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官员,以其在《周易》研究上的独到见解和正直敢言的官场作风而闻名。

林栗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进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他历任多职,包括太常寺少卿、兵部侍郎、知潭州、知泉州、知明州等地方与中央要职。在任期间,他为政宽简,关心民生,曾奏请蠲免两县逋租,减轻百姓负担。

在学术上,林栗深入研究《周易》,著有《周易经传集解》。他以其独特的易学思想,丰富了宋代理学对《周易》的阐释。值得一提的是,林栗曾与理学大家朱熹在《周易》解释上产生分歧,并公开批评朱熹“本无学术,妄自尊大”,展现了南宋时期理学内部的多元与交锋,也体现了他坚持己见、不畏权威的学者风骨。

代表著作
  • 《周易经传集解》
主要荣誉
  • 谥号“简肃”
  • 进士及第 (1142年)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生卒年不详

活跃于南宋时期,籍贯福清

林栗,字宽夫,一字黄中,福清(今福建福清)人。其生卒具体年份不详,但其人生轨迹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

1142年

进士及第

绍兴十二年,林栗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任职初期

初任县尉、太学正等职

初任崇仁县尉,后又担任太学正、太常寺博士等职,逐渐在官场和学术界崭露头角。

1172年

著《周易经传集解》,与朱熹学术争论

林栗完成其重要著作《周易经传集解》。同年,他与理学大家朱熹在《周易》解释上产生分歧,并公开批评朱熹,引发了著名的学术争论。

1177年 - 1190年

历任地方与中央要职

此期间,林栗先后担任知兴化军(1177-1178)、知南剑州(1178-1179)、知潭州(1184-1185)、知洪州(1187)、知明州(1189-1190)等地方要职。他还曾任集贤殿修撰(1186)、沿海制置使(1189-1190)等中央及重要地方职务,为官清廉,政绩显著。

卒年不详

获谥号“简肃”

林栗去世后,朝廷赐谥号“简肃”,以表彰其正直清廉、严肃公正的品格,是对他一生功绩的肯定。

主要成就

对宋代社会和学术的贡献

易学研究与著作

林栗深入研究《周易》,著有《周易经传集解》,对易学有独到见解,丰富了宋代理学对《周易》的阐释,成为易学史上的重要一笔。

为官清廉,政绩显著

在担任地方官期间,林栗为政宽简,关心民生疾苦。他曾奏请蠲免两县逋租二万五千余石,有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深受当地民众爱戴。

学术争鸣,独立思考

林栗敢于挑战权威,与朱熹在《周易》解释上的公开争论,不仅体现了他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学者风骨,也反映了南宋理学内部思想的多元发展与交锋。

社会关系

亲友与重要交往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林某 父亲
林行言 儿子
林行知 次子
林致祥 孙子

重要社会交往

姓名 关系类型 描述
朱熹 学术论敌/友人 曾与朱熹在《周易》解释上产生分歧,并公开批评其“本无学术,妄自尊大”。早期曾是友人,后因学术理念不同而产生争论。
叶适 被弹劾者 太常博士叶适曾上封事为林栗辩护,后侍御史胡晋臣劾林栗。
胡晋臣 弹劾者 侍御史胡晋臣曾弹劾林栗,导致林栗出知泉州。
陈士楚 友人 林栗的朋友。
王炎 书序作者 王炎曾为林栗的奏议作序。
杨万里 书跋作者 杨万里曾为林栗的书信作跋。
黄干 祭文作者 黄干曾代作祭奠林栗的祭文。
黄颜荣 学说传承者 林栗曾传授黄颜荣学问。
韩元吉 书信往来 韩元吉曾收到林栗的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