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

1101-1161 | 北宋皇帝 · 靖康之变亲历者

赵桓肖像
赵桓(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赵桓(1101-1161),即宋钦宗,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南宋高宗赵构之兄。其在位时间短暂,却亲历了北宋王朝的覆灭。

赵桓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出生于都城开封。早年被封为秘阁修撰、皇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大举南侵,兵临开封城下,宋徽宗在危急形势下禅位于赵桓,赵桓于次年(1126年)即位,改元“靖康”。

在位期间,北宋面临金朝的强大军事压力。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开封,制造了震惊中外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皇室成员、官员、宫女、工匠等被金人俘虏北上,北宋王朝至此灭亡。

赵桓被金人囚禁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等地,受尽屈辱,直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去世,享年61岁。他的悲剧命运不仅标志着北宋的终结,也深刻影响了南宋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的典型代表。

主要身份
  • 北宋皇帝(钦宗)
  • 宗子
  • 天水郡王
  • 音乐学爱好者
谥号与庙号
  • 庙号:钦宗
  •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01年

出生于北宋开封

生于北宋都城开封(今河南开封),为宋徽宗赵佶长子,母亲为显恭皇后王氏。作为皇长子,自幼备受关注。

1125年

被立为皇太子

在金兵大举南侵、北宋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宋徽宗为避战事,于宣和七年(1125年)禅位,赵桓被立为皇太子,并于次年即位。

1126年1月18日

即位为皇帝

宋徽宗禅位后,赵桓即皇帝位,是为宋钦宗。年号“靖康”。他即位时,金兵已兵临城下,北宋王朝风雨飘摇。

1127年3月20日

靖康之变,被金人掳走

金兵攻陷开封,北宋京城沦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皇室成员、朝廷官员、宫女、工匠等近三千人被金人俘虏,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王朝至此灭亡。

1127年-1161年

被囚金国,客死异乡

被俘后,赵桓与徽宗一同被囚禁于金国,先被迁至韩州(今辽宁昌图),后又被迁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金国期间,他受尽屈辱,被金人封为“昏德公”。

1161年6月14日

在金国去世

在金国被囚禁长达34年后,赵桓于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去世,享年61岁。金世宗追谥其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历史地位与影响

他的悲剧与时代烙印

北宋终结的标志

作为北宋末代皇帝,赵桓的被俘和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王朝的终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建立的契机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延续了宋朝国祚。赵桓的悲剧性结局,客观上促成了南宋的诞生。

历史警示的典型

赵桓作为亡国之君,其命运成为后世君主和史家引以为戒的典型案例,深刻警示了治国理政的责任与挑战。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关系 姓名 备注
曾祖 赵曙 宋英宗
祖父 赵顼 宋神宗
赵佶 宋徽宗
王氏 显恭皇后
妻子 朱氏 仁怀皇后
岳父 朱伯材
赵构 宋高宗
赵氏 宋徽宗之女
长子 赵谌
次子 赵训
伯叔父 赵煦 宋哲宗
伯叔父 赵佖
侄子 赵旉 宋高宗之子

相关人物

以下为曾为宋钦宗御书或相关作品撰写书跋的人物:

  • 韩元吉
    曾为《题郑侍郎所得钦宗御书后》作跋
  • 刘克庄
    曾为《恭跋钦宗皇帝宸翰》、《跋钦宗宸翰》作跋
  • 楼钥
    曾为《恭题钦宗御书十八学士图》作跋
  • 魏了翁
    曾为《跋何丞相家所藏钦宗御书》作跋
  • 许翰
    曾为《渊圣皇帝御书题唐十八学士画赞跋尾》作跋
  • 李纲
    曾为《渊圣皇帝御书跋尾》作跋
  • 袁燮
    曾为《跋丁未御书》作跋
  • 李诗
    潜邸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