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萧燧(1123-1193),字照邻,小字汝嘉,小名亨儿,行第十八,谥号正肃,南宋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他生于北宋宣和五年,卒于南宋绍熙四年,享年七十七岁。萧燧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而闻名。
绍兴十八年(1148年),萧燧高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初授平江府观察推官。他一生历任多职,包括知睦州、婺州军州事,敷文阁待制,朝散大夫等地方与中央要职。最终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朝廷重臣。他以“正肃”为谥号,彰显其为人正直、处事严谨的品格。
萧燧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尤其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卓越才能。他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与周必大、吕祖谦、杨万里等当时文坛巨匠多有交游,并得到他们的推崇。其高祖为殿撰萧固。
主要荣誉
- 谥号“正肃”
- 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 获封南兰陵郡王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新喻
萧燧出生于北宋宣和五年,籍贯新喻(今江西新余),是高祖殿撰萧固的后代。
高中进士,步入仕途
绍兴十八年,萧燧高中进士,时年26岁,正式步入仕途。初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据记载,秦桧曾试图通过其子科举舞弊,被萧燧正直拒绝,彰显其清廉品格。
任朝散大夫,知睦州
约此年任朝散大夫,并出任睦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开始其地方治理生涯。
任敷文阁待制,知婺州
约此年任敷文阁待制,并调任婺州(今浙江金华)知州,继续在地方为官。
升任参知政事
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成为南宋朝廷的重要决策者,参与国家大政。
卸任宰执,转任祠禄官
卸任参知政事,转任祠禄官,享受俸禄而无实职,颐养天年。
逝世,获谥“正肃”
逝世于南宋绍熙四年,享年77岁。朝廷赐谥号“正肃”,以表彰其正直严谨的一生。
主要贡献
对南宋政治与社会的影响
高居宰执,辅佐朝政
官至参知政事,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与执行,对南宋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方治理,勤政爱民
担任睦州、婺州等地知州期间,体恤民情,兴利除弊,致力于改善地方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清廉正直,名垂青史
谥号“正肃”是对其一生品格的最高褒奖。他以身作则,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是南宋士大夫的典范。
文人雅士,交游广阔
与周必大、吕祖谦、杨万里等著名文人交往密切,其学识和品德得到时人高度认可,对文坛亦有影响。
社会关系
家族成员与重要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
萧固 | 高祖 |
萧增 | 父 |
陶氏 | 母 |
李氏 | 继母 |
张氏 | 妻子 |
萧逵 | 唯一幸存的儿子 |
赵师烜 | 女婿 |
重要交游
关系人 | 关系类型 | 事件/备注 |
---|---|---|
秦桧 | 反对/攻讦 | 绍兴十八年,秦桧曾试图通过其子科举舞弊,被萧燧正直拒绝。 |
周必大 | 墓志铭/神道碑作者 | 周必大为其撰写墓志铭和神道碑,可见二人交情深厚,周必大对其评价甚高。 |
吕祖谦 | 为其作祭文/题咏 | 吕祖谦为其作祭文,并有题咏其建筑的记录,显示其在文坛的地位。 |
杨万里 | 题咏其建筑 | 杨万里曾题咏萧燧的建筑,进一步印证其与文人雅士的交往。 |
真德秀 | 祠记作者 | 真德秀为其祠堂作记,表明其后世受到尊崇。 |
刘爚 | 祠记作者 | 刘爚亦为其祠堂作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