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包恢(1182年—1268年),字宏父,一作宏甫,号宏斋,谥文肃,南宋抚州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人。他是南宋晚期著名的理学家和官员。
包恢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登进士第,学问渊博,品行高洁。他为朱熹、陆九渊的再传弟子,继承并发展了宋明理学思想,强调义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
为官期间,包恢历任地方要职,如台州、建宁府、洪州、常州、绍兴府、平江府知府,以及福建路提点刑狱公事、江南西路转运使等。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尤其在地方治理和司法方面多有建树,深受百姓爱戴。晚年官至权签书枢密院事,是南宋末年重要的政治人物。
代表著作
- 《敝帚稿略》
主要荣誉/称号
- 谥号:文肃
- 南宋著名理学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南宋抚州南城
包恢出生于南宋抚州南城(今江西省南城县),字宏父,一作宏甫,号宏斋。
登进士第
嘉定十三年,包恢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
任台州知州
出任台州(今浙江台州)知州,开始其地方治理的生涯。
任建宁府知府
调任建宁府(今福建建瓯)知府,继续在地方施展抱负。
任广南东路转运使
担任广南东路(今广东、海南部分地区)转运使,负责地方财政与漕运。
知洪州,兼江南西路转运使
兼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与江南西路转运使,肩负重任。
任常州知州
调任常州(今江苏常州)知州。
升任华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平江府
升任华文阁直学士,并先后担任绍兴府(今浙江绍兴)和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知府。
权签书枢密院事
被任命为权签书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参与国家军政大事决策。
逝世
包恢逝世,享年87岁,朝廷追赠谥号“文肃”,以表彰其一生的功绩与品德。
人生成就
对南宋社会与文化的重大贡献
理学传承与发展
作为朱熹、陆九渊的再传弟子,包恢继承并发展了宋明理学思想,强调义理之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对当时及后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历任多地知州及中央要职,为官期间,注重民生,整顿吏治,在地方治理、司法公正和财政管理方面均有显著贡献,深受百姓爱戴。
文学与著述
著有《敝帚稿略》,收录其诗文、奏议等,是研究其思想和南宋历史的重要文献,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治国理念。
社会关系
亲友及师友网络
姓名 | 关系 | 职业/身份 | 备注 |
---|---|---|---|
包扬 | 父亲 | 未详 | |
包约 | 伯叔父 | 理学家 | 曾从朱熹、陆九渊学习 |
包逊 | 伯叔父 | 理学家 | 曾从朱熹、陆九渊学习 |
朱熹 | 师长 (再传) | 著名理学家 | 包恢通过伯叔父受其学问影响 |
陆九渊 | 师长 (再传) | 著名理学家 | 包恢通过伯叔父受其学问影响 |
陈凤 | 学生 | 官员 | 曾游包恢之门 |
文天祥 | 友人/晚辈 | 著名抗元将领、文学家 | 曾与包恢有书信往来 |
刘克庄 | 友人/同僚 | 著名文学家、官员 | 曾为包恢著作作跋 |
方回 | 友人/同僚 | 著名文学家、官员 | 曾评论包恢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