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徐锴,字楚金,谥号文,南唐著名文字学家、文学家。他与其兄徐铉并称“二徐”,在文字学、音韵学及文学领域均有深厚造诣,尤以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和整理贡献卓著。
徐锴生于920年,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或广陵(今江苏扬州)。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精于训诂、音韵之学。南唐时期,他历任多职,包括乌江尉、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秘书郎、知制诰、屯田郎中等,最终官至集贤殿学士、中书舍人。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徐锴最重要的成就是其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他撰写的《说文解字系传》是对许慎《说文解字》的全面整理和阐释,补充了许慎原书的不足,对后世文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与兄徐铉共同校订了《说文解字》,并合撰《说文解字篆韵谱》。徐锴不仅是文字学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赋作品广为流传,有《徐锴集》传世。他于974年因忧虑其兄徐铉出使宋朝而病逝,享年55岁。
代表著作
- 《说文解字系传》
- 《说文解字篆韵谱》(与徐铉合撰)
- 《徐锴集》
- 《古今国典》
- 《广类赋》
主要成就
- 南唐著名文字学家
- 与兄徐铉并称“二徐”
- 对《说文解字》研究的卓越贡献
- 文学造诣深厚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豫章
徐锴生于豫章(今江西南昌),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其对训诂、音韵之学展现出浓厚兴趣,为其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年仕途与学术积累
徐锴步入南唐仕途,曾任乌江尉、王府记室参军、殿中省尚舍奉御、秘书郎分司东都、右内史舍人、兵吏部选事、虞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在职期间,他仍潜心学术,为后来的文字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知识和经验。
任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
徐锴被任命为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开始参与朝廷文翰与典籍整理工作。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南唐核心学术与政治圈,其学术声誉日益显赫。
晋升秘书郎,专注典籍
担任秘书郎,负责典籍管理与校勘。这一职务为他深入研究《说文解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得以接触大量珍贵文献。
担任要职,学术成果丰硕
晋升集贤殿学士、知制诰、屯田郎中等要职。在此期间,他潜心撰写了文字学巨著《说文解字系传》,并与兄徐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合撰《说文解字篆韵谱》,对中国文字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因忧而逝
其兄徐铉奉命出使北宋,徐锴因忧虑兄长安危而病逝,享年55岁。他的逝世是南唐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学术与文学成就
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文字学巨擘
徐锴撰写的《说文解字系传》是对许慎《说文解字》的全面整理和阐释,补充了原书的不足,对后世文字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说文》学的里程碑式著作。
文学造诣深厚
徐锴不仅是文字学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赋作品广为流传,有《徐锴集》传世,展现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校勘整理之功
他与兄徐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并合撰《说文解字篆韵谱》,为后世研究《说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保存和传承古代文字学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关系
亲友与交游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简介 |
---|---|---|
徐延休 | 父亲 | 徐锴之父,具体生平资料不详。 |
徐铉 | 兄长 | 南唐著名文字学家、文学家,与徐锴并称“二徐”,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合撰《说文解字篆韵谱》。 |
主要交游
-
乔匡舜
与徐锴有诗文往来。 -
程德琳
与徐锴有诗文往来。 -
韩熙载
南唐著名文学家、官员,徐锴曾收到其赠诗文。 -
汤悦
南唐官员、文学家,徐锴曾收到其赠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