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林震,字时敏,又字时敷、时旉,号介甫、介翁,宋代莆田人。生卒年不详。
他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3年)进士及第,自此步入仕途。林震一生为官清廉,曾任朝奉大夫、朝奉郎、直秘阁等职,并先后出任蕲州、润州、洪州、镇江府等地知州或知府。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政绩斐然。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林震在北宋末年党争激烈之时,能够坚持原则,“以不附二蔡有声”,即不依附权臣蔡京、蔡攸父子,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因此在士林中享有盛誉。
他不仅是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学者,著述颇丰,包括《礼问》、《易传》、《文集》等,其学识和品德深受时人敬重。
代表著作
- 《礼问》(三十卷)
- 《易传》(十卷)
- 《易数》(三十卷)
- 《易问》(五卷)
- 《经语千字文》(一卷)
- 《文集》(一百卷)
- 《集句诗》(七卷)
主要荣誉与评价
- 1103年进士及第
- 官至朝奉大夫、直秘阁
- 以不附蔡京而有声
- 获赐驸马都尉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进士及第
于宋徽宗大观三年(1103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正式步入仕途。
任蕲州、润州知州
先后出任蕲州和润州知州,在地方治理中展现出卓越才能。
授朝奉大夫
因政绩突出,获授朝奉大夫一职。
任镇江府知府
出任镇江府知府,继续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授朝奉郎、直秘阁,任洪州知州
获授朝奉郎、直秘阁等职,并出任洪州知州。
不附蔡京,声名远播
在北宋末年党争中,坚决不依附权臣蔡京、蔡攸父子,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操守赢得了士林的广泛赞誉。
获赐驸马都尉等职
曾获赐驸马都尉、上骑都尉、秘书省少监等荣誉官职,并曾任庐州、汝州、泗州、新州、泉州、东平府知州/知府。
李弥逊为其作祭文
著名文学家李弥逊曾为林震作祭文,表达对其品德和学识的敬意。
刘克庄为其作碑记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曾为林氏一门忠义祠作碑记,并题咏相关建筑,彰显林震及其家族的忠义精神。
主要成就
对宋代社会的重要贡献
为官清廉,政绩卓著
林震在担任多地知州、知府期间,勤政爱民,治理有方,为地方百姓带来了福祉,深受民众爱戴。
坚守气节,不附权奸
在北宋末年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林震坚守士人风骨,不依附权臣蔡京父子,以其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
学识渊博,著述等身
林震不仅是位杰出的官员,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著有《礼问》、《易传》、《文集》等多部著作,对儒家经典有深入研究。
社会关系
亲友与社会交往
亲属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林冲之 | 从父 / 伯叔父 | |
林郁 | 兄 |
社会交往
姓名 | 关系类型 | 事件/备注 |
---|---|---|
林敏功 | 推荐 | 曾推荐林震 |
蔡京 | 反对/攻讦 | 以不附二蔡有声 |
李弥逊 | 书序/祭文 | 曾为林震作序、祭文 |
刘克庄 | 世系碑记/题咏 | 曾为林氏一门忠义祠作碑记,并题咏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