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楼炤(1087-1160),字仲晦,南宋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市)人,是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官员。他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历经多任要职,最终位至宰执,对南宋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楼炤早年受学于名师,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考中进士。其仕途早期主要在地方任职,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南宋建立后,他逐渐受到重用,先后担任温州、绍兴、宣州、广州等地知州或知府,政绩卓著。
在中央,楼炤曾任秘阁修撰、左朝奉大夫、翰林学士、侍读等职,显示出其深厚的学识和文学才能。绍兴九年(1139年),他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后又升任参知政事,成为朝廷核心决策层的重要成员。
楼炤在位期间,与当时的权臣秦桧多有往来,其政治立场和决策受到一定争议。他曾作为宣谕使前往陕西,处理边防事务。晚年,他被追赠谥号“襄靖”,以表彰其生平功绩。楼炤的一生,是南宋政治风云变幻的缩影,其在官场的沉浮与作为,为后世研究南宋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代表著作
- 《双林傅大士语录》
主要荣誉
- 追赠谥号“襄靖”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出生于婺州永康
楼炤出生于婺州永康(今浙江金华永康市),早年在家乡接受教育。
进士及第
宋徽宗政和五年,楼炤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任温州知州,兼秘阁修撰
开始担任地方要职,积累行政经验,并兼任朝廷文职。
升任枢密副使
绍兴九年,楼炤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开始参与国家军事机要事务。
授左朝奉大夫,任绍兴府知府,兼资政殿学士
获得更高品阶,并担任重要府邸的长官,同时兼任资政殿学士,显示其学识地位。
升任参知政事
位列宰执,成为南宋朝廷核心决策层的重要成员。
任宣州知州
再次担任地方要职,继续其行政生涯。
任广州知州
担任南方重要港口城市的知州,负责地方治理和对外贸易事务。
逝世,享年73岁
楼炤逝世,朝廷追赠谥号“襄靖”,以表彰其一生功绩。
主要成就
对南宋的贡献与影响
高居宰执,参与国政
楼炤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位列宰执,直接参与南宋朝廷的最高决策,对国家军事、政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地方治理,政绩卓著
曾先后担任温州、绍兴、宣州、广州等多地知州或知府,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在地方治理方面有所建树。
学识渊博,文才出众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秘阁修撰、资政殿学士等职,显示其深厚的学识和文学造诣,是当时文人官员的代表之一。
边防宣谕,稳定局势
曾奉命担任宣谕使前往陕西,处理边境事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庭成员
关系 | 姓名 |
---|---|
曾祖父 | 楼阕 |
曾祖母 | 吴氏 |
祖父 | 楼定国 |
祖母 | 郎氏 |
祖母 | 葛氏 |
父亲 | 楼居明 |
母亲 | 范氏 |
母亲 | 欧阳氏 |
妻子 | 林氏 |
重要交游
-
恩主:蔡京早年曾依附于蔡京。
-
上司:秦桧在位宰执期间,与秦桧同时,多有往来。
-
门人:权邦彦权邦彦曾是楼炤的门人。
-
推荐对象:盛修己曾据州人之请,向朝廷推荐盛修己。
-
反对对象:刘长孺曾言刘长孺老病,致其转官奉祠。
-
下属:傅忠信傅忠信曾是其在陕西宣谕时的下属。
-
书信往来:李光曾收到李光的答书。
-
临别赠言:程俱程俱临别时曾得到楼炤所作赠言。
-
诗文往来:王湛王湛曾献诗文于楼炤。
-
辟举对象:王晞韩曾辟举王晞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