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韡

1180-1261 | 忠肃公 · 南宋名臣 · 学者

陈韡肖像
陈韡(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陈韡(1180-1261),字子华,号抑斋,谥忠肃,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他以卓越的才干和清廉的品格,在南宋政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韡出身书香门第,早年师从著名学者叶适,深受其学说影响。开禧元年(1205年)登进士第,自此步入仕途。他历任多地地方官,如知建安军、知兴化军、知南剑州、知虔州、知洪州、知升州、知潭州、知福州等,政绩斐然。

在中央,陈韡也担任过尚书省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要职,并多次出任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福建路等地的安抚使,负责地方军政事务,为维护地方安定、抵御外敌入侵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其忠诚正直、干练果决的品格,赢得了朝野的广泛赞誉,最终获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号“忠肃”。

主要官职
  • 尚书省工部尚书
  • 参知政事
  • 福建路安抚使
  • 观文殿大学士
主要荣誉
  • 谥号:忠肃
  • 赠:观文殿大学士
  • 赠:府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80年

出生于侯官

陈韡出生于南宋侯官(今福建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接受良好教育。

1205年

登进士第

开禧元年,陈韡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正式进入仕途。

1223年-1225年

任建安军知军、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开始担任地方要职,负责地方军政与司法事务。

1227年

知兴化军

调任兴化军(今福建莆田)知军,继续在地方施展才干。

1230年-1231年

知南剑州、福建路招捕使、直宝章阁

兼任南剑州(今福建南平)知州,并担任福建路招捕使,负责地方治安与军事平叛,同时兼任直宝章阁,显示其文学才能。

1231年-1233年

知建宁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右文殿修撰

担任建宁府(今福建建瓯)知府,并再次负责路级司法,兼任右文殿修撰。

1233年-1234年

知虔州、知洪州、宝章阁待制、江南西路安抚使

在虔州(今江西赣州)、洪州(今江西南昌)等地任职,并升任宝章阁待制,兼任江南西路安抚使,负责一方军政民生。

1234年-1238年

知升州、朝请大夫

担任升州(今江苏南京)知州,并获授朝请大夫,官阶进一步提升。

1242年-1244年

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

出任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在边防和地方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

1249年

知福州、观文殿大学士、福建路安抚大使

回乡任福州知州,并获赠观文殿大学士,兼任福建路安抚大使,达到仕途顶峰。

1261年

逝世

陈韡于景定二年(1261年)逝世,享年82岁。朝廷追赠“忠肃”谥号,以表彰其一生功绩。

主要成就

对南宋社会的贡献

地方治理与民生

陈韡在担任各地知州、知军期间,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发展生产,维护地方社会秩序,深受百姓爱戴。尤其在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其治理卓有成效。

军事平叛与边防

多次担任安抚使、招捕使等军政要职,在平定地方叛乱、加强边防建设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有效维护了南宋的边境安全和内部稳定。

学识渊博与师承

作为叶适的门生,陈韡继承了永嘉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他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在学问上也颇有建树,与当时许多著名学者如刘克庄、真德秀等有密切往来。

社会关系

亲友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陈孔硕 父亲 未知
陈韔 弟弟 据《宋史》列传
陈和 儿子 未知
林雷龙 舅公 父亲或母亲的舅舅

师友与同僚

姓名 关系类型 备注
叶适 老师 陈韡与其弟陈韔皆从叶适学习
刘克庄 友人/文友 曾为陈韡作祭文、神道碑,有书信往来
真德秀 友人/文友 曾为陈韡的著作作序,如《招捕使陈公平寇录序》
贾涉 上级/同僚 陈韡曾为其幕僚,在淮阃共事
宋普 下属/幕僚 曾助陈韡平定南安峒民叛乱
宋慈 同僚 曾被陈韡辟用
丘鳞 被推荐者 曾被陈韡推荐
何谦 被推荐者 曾被陈韡推荐
刘琸 同僚 曾向陈韡献策,促成“堂门之捷”
陈旦 军事支持对象 绍定年间,陈旦曾从陈韡平定建邵寇
崔福 军事支持对象 曾多次从陈韡捕贼,累功至刺史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