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石景衡,字叔平,北宋新昌(今浙江新昌)人,生于庆历七年(1047年),卒于崇宁三年(1104年),享年五十八岁。他以科举入仕,历任多地地方官职,最终官至朝奉大夫,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文官。
石景衡出身越州新昌,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第,由此步入仕途。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
在其仕宦生涯中,石景衡曾任天台县尉、乌江县令、长溪知县等职,后又出任秀州、歙州通判。尤其在知常州军州事期间(1092-1093年),他致力于地方治理,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为当地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代表著作
- 《南明集:三十卷》
主要荣誉
- 宋神宗熙宁六年进士
- 官至朝奉大夫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47年
出生于越州新昌
石景衡出生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籍贯为越州新昌(今浙江新昌),字叔平。
1073年
登进士第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石景衡通过科举考试,登进士第,正式步入仕途。
任职地方官
历任县尉、县令、通判
石景衡先后担任天台县尉、乌江县令、长溪知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后又出任秀州、歙州通判。
1092年-1093年
知常州军州事
在元祐七年(1092年)至元祐八年(1093年)期间,石景衡出任常州军州事,在任期间致力于地方建设和民生改善。
官至朝奉大夫
获授朝奉大夫
石景衡在仕途上稳步晋升,最终获授朝奉大夫一职,这是宋代文官的重要散官品阶。
1104年
逝世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石景衡逝世,享年五十八岁。
主要成就
对北宋社会的贡献
科举入仕,服务国家
石景衡通过进士科举入仕,是北宋选拔人才制度的受益者和实践者。他通过正途进入仕途,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
地方治理,政绩显著
他历任多地县令、通判、知州等职,在地方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知常州军州事期间,对地方发展有所贡献。
文学修养,著述传世
石景衡著有《南明集:三十卷》,展现其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为后世研究其生平及宋代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石衍之 | 父 | |
虞太熙 | 岳父 | |
石景术 | 弟 | |
慕容彦连 | 姪女之夫 | |
韦寿卿 | 女婿 | |
张垂 | 女婿 | |
石公弼 | 长子 | |
石公辙 | 次子 | |
石昼问 | 姪孙;从孙 |
社会交往
-
慕容彦逢
曾为其撰写墓志铭,题为《石公墓志铭 / 摛文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