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李訦(1144-1220),字诚之,号臞庵,南宋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他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以其卓越的行政能力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于世。
李訦曾先后担任知黄州、知袁州、知建宁府等重要地方官职,官至朝议大夫、敷文阁待制。他不仅在地方治理上勤政爱民,兴利除弊,还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与朱熹等当时著名学者多有往来,并有著作传世。
李訦以其“良吏”之名载入史册,是南宋时期一位值得称颂的官员与学者,为南宋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代表著作
- 《文稿》(七十卷)
- 《续通鉴长编分类》(三十八卷)
- 《谈丛》(七卷)
主要官职
- 敷文阁待制
- 朝议大夫
- 知建宁府
- 知袁州
- 知黄州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诞生于晋江
李訦出生于南宋泉州晋江,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日后步入仕途奠定基础。
初露锋芒,主政黄州
李訦出任黄州(今湖北黄冈)知州,任内勤政爱民,整顿吏治,深得百姓拥戴,初显其卓越的治理才能。
治理袁州,政绩斐然
调任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州,继续推行善政,关注民生,使当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政绩斐然。
执掌建宁府
出任建宁府(今福建建瓯)知府,负责一方军政民生,显示其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镇守静江,兼修撰
担任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知府,兼集英殿修撰,在边疆重镇稳定局势,同时不忘学术修养。
再任建宁,位列朝班
再次出任建宁府知府,并晋升为朝议大夫、敷文阁待制,达到其仕途的高峰,成为朝廷重臣。
辞世,享年七十七
李訦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逝世,享年七十七岁。他一生为官清廉,勤勉尽职,为南宋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人生成就
对南宋社会的重大贡献
地方治理的典范
在黄州、袁州、建宁府、静江府等地担任地方长官期间,李訦以其清廉正直、勤政爱民的作风,兴利除弊,安定民生,被誉为“良吏”,为地方治理树立了典范。
学术与文化贡献
李訦不仅是杰出的官员,也是一位有深厚学养的学者。他与朱熹等理学大家有密切往来,并有《文稿》、《续通鉴长编分类》、《谈丛》等著作传世,对当时的学术文化发展有所贡献。
忠诚与担当
在南宋动荡的时期,李訦始终坚守岗位,尽忠职守,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朝廷,都展现出一位士大夫的责任与担当,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 姓名 | 关系 | 职业/身份 |
|---|---|---|
| 李邴 | 祖父 | 未详 |
| 李紃 | 父亲 | 未详 |
| 曾子厚 | 女婿 | 未详 |
| 傅齐 | 女婿 | 未详 |
| 梁健 | 女婿 | 未详 |
| 诸葛琰 | 女婿 | 未详 |
| 谢汝嘉 | 女婿 | 未详 |
社会交游
| 姓名 | 关系 | 描述 |
|---|---|---|
| 傅伯成 | 友人 | 友人 |
| 杨炳 | 友人 | 友人 |
| 真德秀 | 墓志铭作者 | 为李訦撰写墓志铭 |
| 欧阳澈 | 为其书作跋 | 为李訦所著书作跋 |
| 陈宓 | 祭文作者 | 为陈宓撰写祭文 |
| 朱熹 | 书信往来 | 与朱熹有书信往来 |
| 朱熹 | 题咏、记、命名 | 为朱熹相关建筑题咏 |
| 朱熹 | 祠记作者 | 为黄州州学二程先生祠作记 |
| 周必大 | 祠记作者 | 为袁州宜春台孚新祠作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