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頔

1123-1175 | 经学家 · 孝子

王頔肖像
王頔(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王頔,字叔雅,生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卒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享年五十三岁。他出身于安福(今江西吉安安福县)望族,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以孝行著称的士人。

王頔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尤其在经学方面有深厚造诣。他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不愿入仕为官,而是选择专注于学术研究和侍奉双亲,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学识赢得了时人的广泛尊敬。

主要特点
  • 深厚经学造诣
  • 高尚孝行
  • 淡泊名利,拒绝出仕
社会评价
  • 被誉为“孝子”
  • 著名学者杨万里为其撰写墓志铭
  • 其品德与学问为时人所称道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23年

出生于安福

王頔生于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其父为著名学者王庭珪,母亲刘氏。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慧过人。

青年时期

研习经学,孝行闻名

王頔在青年时期便展现出对经学的浓厚兴趣和过人天赋,潜心研读儒家经典。同时,他以对父母的至孝而闻名乡里,被誉为“孝子”。

成年时期

拒绝出仕,专注于学术

南宋时期,王頔因其学识和品德受到朝廷关注,曾多次被征召入仕,但他都坚辞不受,甘愿隐居乡里,专注于经学研究,著书立说,传道授业。

1175年

逝世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王頔逝世,享年五十三岁。著名诗人、学者杨万里为其撰写了墓志铭,高度评价了王頔的学问、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

学术与品德

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经学研究

王頔深入钻研儒家经典,对《易经》、《诗经》等有独到见解。虽未入仕,其学说和治学精神对后世学者产生了积极影响。

孝行典范

他以孝顺父母闻名乡里,成为当时社会推崇的孝子典范。其孝行事迹广为流传,对社会道德风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士人风骨

王頔坚守士人清高本色,多次拒绝功名利禄,体现了宋代士人高洁的道德情操和对个人志向的坚守,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姓名 关系 备注
王庭珪 父亲 著名学者
刘氏 母亲 王庭珪之妻
刘彦弼 岳父
杨万里 交游 著名诗人、学者,为王頔撰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