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

1084-1145 | 文学家 · 理学家 · 官员

吕本中肖像
吕本中(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号东莱先生、西垣,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后迁居金华。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和官员,以其独特的“活法”诗论和对蒙学教育的贡献而闻名。

吕本中出身于北宋名门望族,曾祖吕公著、祖父吕希哲、父亲吕好问皆为北宋重臣。他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诗文。南宋绍兴年间,他通过恩荫入仕,历任承务郎、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太常寺少卿等职,参与朝政。

在文学上,吕本中提倡“活法”诗论,主张诗歌创作应灵活多变,不拘泥于江西诗派的旧格,对当时诗坛的僵化倾向起到了纠偏作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思想上,他注重儒家伦理道德的实践,其所著《童蒙训》是重要的蒙学教材,对儿童的品德培养和行为规范提出了独到见解。

政治上,吕本中曾一度与秦桧有所关联,但后来因与主战派领袖赵鼎交好,政见不合,最终遭到秦桧的排挤和迫害,晚年多在闲职中度过。他的一生,是南宋初期政治、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一位士大夫在乱世中的坚守与挣扎。

代表著作
  • 《官箴》(1140)
  • 《东莱吕紫微诗话》(1140)
  • 《童蒙训》(1145)
  • 《春秋集解》(1145)
  • 《东莱先生诗集》
主要称号与荣誉
  • 字:居仁
  • 号:东莱先生、西垣
  • 谥号:文清
  • 社会地位:士人、为官者、思想家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84年 (北宋 元丰7年)

出生于寿州

吕本中出生于寿州(今安徽寿县),后迁居金华。他出身于北宋名门望族,曾祖吕公著、祖父吕希哲、父亲吕好问皆为北宋重臣,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家学渊源和成长环境。

1136年 (南宋 绍兴6年)

恩荫入仕

通过恩荫补官,授承务郎,正式踏入仕途。此后,他凭借才学和家族声望,在南宋朝廷中逐渐崭露头角。

1138年 (南宋 绍兴8年)

担任要职

擢升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并提举宫观。这些职位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文书起草和学术顾问方面。

绍兴年间

政治浮沉与被排挤

吕本中最初曾与秦桧有所关联,但在政治立场上,他更倾向于主战派领袖赵鼎。因与赵鼎交好,且政见不合,最终遭到秦桧的排挤和打击,仕途受挫,晚年多在闲职中度过。

1145年 (南宋 绍兴15年)

逝世

吕本中逝世,享年62岁。朝廷追赠谥号“文清”,以表彰其文学和品德上的成就。

主要成就

对南宋文学与思想的贡献

“活法”诗论的倡导者

吕本中是南宋诗坛“活法”诗论的代表人物,他反对江西诗派末流的僵化模仿,主张诗歌创作应灵活多变,不拘泥于旧格,强调“学诗当学活法”。这一理论对南宋诗风的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促使诗歌创作回归自然与真情。

蒙学教育的贡献

其著作《童蒙训》是南宋时期重要的蒙学教材,对儿童的品德培养、行为规范、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系统而实用的建议。该书强调孝悌、忠信、勤俭等传统美德,对后世的儿童启蒙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产的文学与学术著述

吕本中不仅在诗歌理论上有所建树,还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和学术作品,如《东莱先生诗集》、《紫微诗话》、《官箴》、《春秋集解》等。这些著述展现了他广博的学识和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家族成员

姓名 关系 备注
吕公著曾祖北宋名臣
吕希哲祖父北宋名臣
吕好问北宋名臣
吕钦问伯叔父
吕大猷长子
吕大同次子
吕稽中族兄弟
吕坚中族兄弟

重要交游人物

友人与学生
  • 友人:张扩、龚节亨、夏侯旄
  • 学生:林之奇、汪应辰、李樗、曾季貍、樊世显
政治与学术关联
  • 被器重:赵鼎
  • 被排挤:秦桧
  • 诗文往来:曾几、陆游、朱熹、杨时、周必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