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林光朝(1114年—1178年),字谦之,号艾轩,谥号文节,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官员。
他出生于福建莆田,是南宋理学在东南地区传播的关键人物,尤其以将程颐、程颢兄弟的理学思想引入福建并加以阐发而闻名,被誉为“莆阳十先生”之一。林光朝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为官实践,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于1163年考中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婺州知州、中书舍人等职,晚年提举宫观,始终秉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林光朝的学说强调“格物致知”与“居敬穷理”,对闽中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著作
- 《艾轩集》
主要荣誉
- “莆阳十先生”称号
- 谥号“文节”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14年 (北宋 政和 4年)
出生于福建莆田
林光朝出生于福建莆田,自幼聪颖,勤奋好学,为日后学术成就奠定基础。
1163年 (南宋 隆兴 元年)
考中进士
林光朝通过科举考试,正式步入仕途,开始其为官生涯。
任职期间 (具体年份不详)
担任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等要职
林光朝在朝廷中担任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等重要职务,参与国家政务,展现其政治才能。
任职期间 (具体年份不详)
出任地方官,如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婺州知州
在地方任职期间,林光朝致力于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一生致力于
传播程朱理学,著述《艾轩集》
林光朝将程颐、程颢的理学思想引入福建,对东南地区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作用,并著有《艾轩集》以阐述其学术思想。
1178年 (南宋 淳熙 5年)
逝世,享年65岁,谥号“文节”
林光朝病逝,朝廷追赠其谥号“文节”,以表彰其在学术和政治上的贡献。
主要成就
对南宋学术与政治的贡献
理学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林光朝是南宋时期将程颐、程颢的理学思想首次引入福建的关键人物,对闽中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理学在东南地区的普及。
“莆阳十先生”之一
与蒋雝等十位学者并称“莆阳十先生”,是当时莆田学界的杰出代表,共同推动了当地学术文化的繁荣。
为官清廉,政绩显著
在担任殿中侍御史、广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婺州知州等职期间,林光朝以其清廉正直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为地方百姓谋福祉,赢得了良好声誉。
社会关系
家族与交游
姓名 | 关系/身份 | 备注 |
---|---|---|
林勉 | 父亲 | |
林同季 | 儿子 | |
林某 | 儿子 | |
林成季 | 侄子 | |
林H | 侄子 | |
林亦之 | 族子 / 弟子 | 曾为林光朝作祭文。 |
林尚之 | 孙子 | |
林国钧 | 族父 | 曾为林光朝作墓志铭。 |
蒋雝 | 同年友 | “莆阳十先生”之一。 |
朱熹 | 友人 | 著名理学家,曾与林光朝有书信往来。 |
程颐 | 学派成员 | 北宋理学大家,林光朝将程氏理学引入福建。 |
卓先 | 学生 | 字进之,莆田人,曾从林光朝学习。 |
黄刍 | 学生 | 字季野,莆田人,师从林光朝。 |
刘夙 | 学生 | |
刘朔 | 学生 | 曾为林光朝作祭文。 |
林肃 | 门人 | 仙游人,与傅蒙同游林光朝之门。 |
傅蒙 | 门人 | 与林肃同游林光朝之门。 |
魏几 | 学生 | 字天随,福清人,师事林光朝。 |
周必大 | 友人 | 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为林光朝作神道碑。 |
范成大 | 友人 | 南宋著名诗人,曾与林光朝有书信往来。 |
陈俊卿 | 友人 | 南宋宰相,曾与林光朝有书信往来。 |
杨万里 | 诗社成员 | 南宋著名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