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如梓

元代 | 学者 · 官员 · 庶斋

盛如梓肖像
盛如梓(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盛如梓,元代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别号庶斋,是一位重要的学者和官员。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在教育领域的贡献而闻名。

盛如梓的生卒年不详,但其生平主要活跃于元代。他曾担任嘉定州儒学教授,后迁任衢州路儒学教授,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的推广与发展。

晚年,盛如梓以崇明州判官的身份致仕归隐。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深得民心。盛如梓不仅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更是一位勤于著述的学者,其代表作《庶斋老学丛谈》是研究元代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代表著作
  • 《庶斋老学丛谈》(约1302年)
主要荣誉与评价
  • 学官身份,受时人尊敬
  • 其学识与官德受到时人称赞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元代,生卒年不详

籍贯江都,别号庶斋

盛如梓生于元代,具体生卒年不详,籍贯江都(今江苏扬州)。他以“庶斋”为别号,显示其作为文人学者的身份,早年应已积累深厚学识。

约1302年

任嘉定州儒学教授,著《庶斋老学丛谈》

大德年间(1297-1307),盛如梓出任嘉定州(今上海嘉定)儒学教授。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儒学教育的推广与传播,对地方文化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年,其著作《庶斋老学丛谈》问世,这部作品汇集了他对经史子集的见解,展现了其广博的学识,成为研究元代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

具体年份不详

迁任衢州路儒学教授

盛如梓后迁任衢州路(今浙江衢州)诸路总管府儒学教授。他继续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为培养地方人才贡献力量,其学识和品德受到当地士人的尊敬。

具体年份不详

以崇明州判官致仕

晚年,盛如梓以崇明州(今上海崇明)判官的身份致仕归隐。他为官清正,政绩显著,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优秀品格,深得民心。

具体年份不详

与方逢振、龚璛等文人交往

盛如梓与当时文坛名士多有往来。方逢振曾为其《扬州盛恕斋吟稿》作序,可见其诗文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他与龚璛亦有诗文唱和,龚璛曾作诗相赠,并有《送盛庶斋任衢教》一诗,足见其在文人圈中的声望和交游广阔。

主要贡献

对元代社会与文化的贡献

儒学教育的推广者

盛如梓长期担任儒学教授,在嘉定州和衢州路等地推广儒学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学子,对元代地方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庶斋老学丛谈》的撰著者

其著作《庶斋老学丛谈》是其学术思想的结晶,为后世研究元代学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清廉的官员典范

盛如梓在崇明州判官任上致仕,其为官清廉,政绩显著,体现了儒家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是当时官员的典范。

社会关系

与盛如梓有往来的人物

姓名 关系/描述 备注
方逢振 书序作者 曾为盛如梓的《扬州盛恕斋吟稿》作序
龚璛 文友/唱和者 曾与盛如梓诗文唱和,并作《送盛庶斋任衢教》等诗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