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吕祖俭,字子约,号大愚,谥忠,南宋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是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吕祖谦之弟,因其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被后人尊称为“大愚先生”。
吕祖俭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是“永康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受朱熹理学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强调“实学”,注重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在教育方面,他主张“知行合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吕祖俭在朝廷中也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他为官清廉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因此也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晚年,他被贬谪到地方,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著作
- 《大愚集》
- 《吕太史圹记》
- 《东莱吕太史文集》
主要成就
- 永康学派代表人物
- 对朱熹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135年
出生于金华
吕祖俭出生于南宋金华(今浙江金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吕弸中是一位有名的学者,外祖父是曾几。
早年
潜心学习
吕祖俭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的熏陶,为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淳熙九年(1182年)
任明州监仓
吕祖俭任明州(今宁波)监仓。
庆元时期
因言获罪
因上书言事,触怒权臣韩侂胄,被罢官。
晚年
著书立说
晚年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著书立说,培养后学。
庆元二年(1198年)
逝世
吕祖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当地建立了祠堂。
教育成就
对中国教育的重大贡献
教育思想
吕祖俭主张“知行合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经世致用的人才。
教育实践
吕祖俭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他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影响
吕祖俭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生遍布各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关系
重要亲友及社会关系
姓名 | 关系 | 备注 |
---|---|---|
吕弸中 | 祖父 | |
曾几 | 外祖父 | |
吕祖谦 | 兄 | 著名理学家 |
吕乔年 | 长子 | |
吕康年 | 子 | |
吕祖泰 | 族兄弟 | |
赵汝愚 | 朋友 | 曾得到吕祖俭的支持 |
韩侂胄 | 政敌 | 吕祖俭曾反对其政策 |
舒衍 | 学生 | |
张渭 | 学生 | |
张垓 | 朋友 | 曾为吕祖俭谋其行 |
邓驿 | 朋友 | 曾为吕祖俭求情 |
田著 | 朋友 | |
汪大度 | 朋友 | 由吕祖俭陪伴至贬所 |
朱熹 | 朋友 | 理学大师,与吕祖俭有学术交流 |
陆九渊 | 朋友 | 心学大师,与吕祖俭有书信往来 |
周必大 | 朋友 | 与吕祖俭有书信往来 |
陈傅良 | 朋友 | 与吕祖俭有书信往来 |
孙应时 | 朋友 | 与吕祖俭有书信往来 |
楼钥 | 朋友 | |
真德秀 | 朋友 | |
袁燮 | 朋友 | |
王柏 | 朋友 | |
刘宰 | 朋友 | |
吴师道 | 朋友 | |
汪大章 | 朋友 | |
彭龟年 | 朋友 | |
杨简 | 朋友 | |
吴应贤 | 朋友 | |
王师愈 | 朋友 | |
罗点 | 朋友 | |
彭铉 | 朋友 | |
陈亮 | 朋友 | |
张栻 | 朋友 | |
郭泰亨 | 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