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

1053-1123 | 理学家 · 程门四先生

游酢肖像
游酢(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游酢(1053年—1123年),字定夫,号廌山先生,谥号文肃,建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北宋著名理学家,与吕大临、杨时、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先生”。

游酢早年师从程颢、程颐二程先生,深得其理学精髓,是二程理学的重要传人。他以其深厚的学问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理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学说强调“格物致知”和“居敬穷理”,主张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对天理的体悟。

他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及第,曾任太学博士、监察御史、知濠州、舒州、和州等职。在为官期间,他清正廉洁,关心民生,政绩卓著。游酢不仅是理学大家,也是一位有为的政治家,其思想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著作
  • 《廌山集》
  • 《中庸义》
  • 《易说》
  • 《论语孟子杂解》
主要荣誉
  • “程门四先生”之一
  • 谥号“文肃”
  • 建阳三贤祠祀之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1053年

出生于建阳

游酢出生于福建建阳,自幼聪颖,勤奋好学。

1068年

师从二程

游酢与兄游醇一同前往洛阳,拜程颢、程颐为师,深入学习理学,成为二程门下重要弟子。

“一日不学,如隔三秋。” — 游酢

1082年

进士及第

宋神宗元丰五年,游酢考中进士,正式步入仕途。

1096年-1098年

知和州

出任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任内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1098年-1100年

知舒州

调任舒州(今安徽潜山)知州,继续推行仁政,改善地方治理。

1102年-1104年

知濠州

担任濠州(今安徽凤阳)知州,以其清廉和务实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

1112年

著书立说

完成《中庸义》、《易说》等重要著作,系统阐述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123年

逝世

游酢于1123年逝世,享年71岁。朝廷追赠太中大夫,谥号“文肃”。

主要成就

对理学与社会的重要贡献

理学传承与发展

作为“程门四先生”之一,游酢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和“居敬穷理”,对理学的系统化和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

著述丰硕,影响深远

其《廌山集》、《中庸义》等著作,不仅是研究理学的重要文献,也为后世儒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对朱熹等理学家的发展有启发作用。

清廉为官,造福一方

在担任地方官期间,游酢以清廉正直、勤政爱民著称,积极推行善政,改善民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

社会关系

亲友、师长与门生

亲属关系

姓名 关系 备注
游潜 父亲
游醇 兄长 与游酢一同师从二程
游掞 儿子
游㧑 长子
杨矞 女婿
游执中 族父 亦为游酢学生
游操 从子/侄子

师友及门生

师从
  • 程颢 (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
  • 程颐 (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
友人与同门
  • 吕大临 (程门四先生之一)
  • 杨时 (程门四先生之一,曾为游酢作祭文)
  • 谢良佐 (程门四先生之一)
  • 刘元振
  • 苏京
  • 林志宁
门生
  • 陈侁
  • 曾开
  • 游执中 (族父兼学生)
其他关联人物
  • 范祖禹 (曾推荐游酢)
  • 孙觉 (曾为游酢著作作序)
  • 朱熹 (曾为游酢生祠作记)
  • 张栻 (曾为游酢祠堂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