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古

903-976 | 北宋宰执 · 博学大家

刘熙古肖像
刘熙古(画像暂缺,此为示例)

生平简介

刘熙古(903-976),字义淳,北宋宁陵(今河南宁陵)人,是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博学大家。他以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在五代至北宋的转型时期,为宋朝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良多。

熙古先生早年通过科举入仕,历任多职。他不仅在朝堂上运筹帷幄,担任过刑部侍郎、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要职,更在地方治理上展现出卓越能力,曾权知凤翔府、秦州、成都府等地军州事,政绩斐然。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刘熙古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员,更是一位罕见的博学之士。他精通史学、小学(文字学)、阴阳术数、卜筮之术,被誉为“博学之人”。其渊博的学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在当时的士大夫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学术亦有深远影响。开宝六年(973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成为北宋初年政坛的重要人物。

人生轨迹

重要事件时间线

903年

出生于宁陵

刘熙古出生于宁陵(今河南宁陵),具体籍贯为应天府宁陵县。他自幼聪颖,为日后入仕和学问奠定基础。

932年

科举入仕

刘熙古通过科举考试入仕,时年29岁。此后他开始步入仕途,为国家效力。

约963年

任刑部侍郎,权知凤翔府

担任刑部侍郎,并被授予权知凤翔府军府事,开始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要职。

约964年

权知秦州军州事

调任权知秦州军州事,继续在地方发挥其治理才能。

约968年

任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权知成都府

升任尚书省兵部侍郎,并兼任端明殿学士,同时权知成都府军府事,其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972年

拜参知政事

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列宰执,成为北宋初期国家政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决策者。

976年

逝世

刘熙古逝世,享年74岁。他的一生见证了五代十国的动荡与北宋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为宋朝的稳定和繁荣贡献了毕生精力。

政治与学术成就

对北宋的重大贡献

卓越的政治才能

刘熙古历任刑部侍郎、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中央要职,并曾权知凤翔府、秦州、成都府等地军州事,展现出卓越的行政和治理能力。最终位列宰执,参与国家大政,为北宋初期的政治稳定和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渊博的学术造诣

他被誉为“博学之人”,精通史学、小学(文字学)、阴阳术数、卜筮之术。其广博的学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独树一帜,体现了宋初士人兼通文武、博览群书的时代风貌,对后世学术研究亦有启发。

辅佐开国之功

作为北宋初年的重要官员,刘熙古在宋朝建立并巩固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识,辅佐君主,为宋朝的开创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社会关系

家族与重要交游

姓名 关系 备注
刘实进 祖父 据《宋史》记载
刘蒙叟
刘蒙正
韩丕 孙女婿
郑牧 下属兼姻亲 曾为刘熙古下属,后刘熙古将孙女嫁予他